您当前位置: 明眸眼科 > 科普知识 > 赣州眼科全飞秒激光安全摘镜告别近视困扰

赣州眼科全飞秒激光安全摘镜告别近视困扰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_小呀嘛小二郎_ 上传提供

发布: 31 评论

2024年7月,南方医院赣州医院(赣州市人民医院)眼科手术室内,一台不足5分钟的全飞秒激光手术,让一位18岁的近视患者术后次日视力即达1.0。这台标志着赣南公立医院首例全飞秒激光SMILE3.0近视手术的成功,不仅改写了赣南地区近视患者辗转外地求医的历史,更以“无痛、微创、精准”的技术特质,为区域眼科诊疗树立了新标杆。

赣州眼科全飞秒激光安全摘镜告别近视困扰

一、技术突破:从“填补空白”到“区域引领”

赣州市人民医院眼科的崛起,是十年磨一剑的成果。2011年,该院引进赣州市首台带波前像差系统的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其虹膜定位和三维眼球跟踪技术为屈光不正患者提供了高精度治疗方案。而2024年的全飞秒激光SMILE3.0技术则实现了二次飞跃——通过2-4毫米的微创切口取出角膜基质透镜,术中激光作用时间仅需23秒,患者术后24小时内视力即可恢复至预期水平。

这一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减法式治疗”。与传统激光手术切削角膜表层不同,全飞秒手术无需制作角膜瓣,大限度保留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显著降低干眼症、角膜移位等并发症风险。据统计,该院接受手术的患者术后1天裸眼视力均达1.0,且无疼痛或异物感主诉,印证了技术的成熟性与安全性。

二、设备与专家:双引擎驱动精准医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医院眼科配备的蔡司全飞秒激光SMILE3.0+Mel90准分子激光系统、OCULUS Pentacam角膜地形图仪、IOL-Master700生物测量仪等,构成了覆盖术前筛查、术中导航、术后评估的全链条数字化平台。尤其是角膜地形图仪与虹膜定位技术的结合,可实时追踪术中眼球微动,精度达微米级,避免因患者轻微眨眼导致的切削偏差。

人才是技术落地的基石。学科带头人徐哲教授作为中山眼科中心博士、耶鲁大学博士后,带领一支拥有4名主任医师、13名硕士的高水平团队。团队在复杂眼底病领域的积淀(如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技术),为高度近视矫正手术提供了并发症处理的“兜底保障”。徐哲团队近年开展的ICL植入术、连续视程人工晶体植入术,更体现了其“屈光手术全域化”的技术视野。

三、全流程质控:安全闭环的构建

严格的术前筛选是手术成功的首要关卡。医院建立了一套包含21项指标的评估体系:

  • 禁忌症筛查:排除圆锥角膜、活动性眼表炎症等禁忌;
  • 个性化术式匹配:根据角膜厚度、屈光度(近视≤1200度、散光≤600度)及用眼需求,选择全飞秒、半飞秒或表层切削方案;
  • 长期稳定性验证:要求患者近2年近视增长≤50度/年,避免术后回退。
  • 术后跟踪体系则贯穿视觉康复全过程。患者需在术后第1天、第7天及1、3、6个月定期复查,重点监测角膜愈合、眼压及视觉质量。针对常见并发症如干眼症,团队通过人工泪液干预及睑板腺理疗,使95患者症状在3-6月内缓解。值得关注的是,该院依托江西省眼病大数据中心,正建立近视手术远期疗效数据库,为技术优化提供循证支持。

    四、社会价值:从个体到区域的辐射效应

    对征兵、招飞等特殊人群而言,手术的政策适配性至关重要。医院精准把握《应征公民体检标准》要求,提醒患者须在征兵前半年完成手术(如2025年春季征兵需在2024年9月1日前手术)。这一服务使数十名赣南青年避免了因视力不达标导致的职业发展受限。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区域医疗资源均衡化。曾因黄斑裂孔被迫赴广州手术的谭女士,十年后在本地由徐哲团队成功救治,印证了“家门口享一线技术”的可行性。随着南方医院共建区域医疗中心的推进,该院眼科年完成白内障、屈光手术量跃居赣南,患者外转率下降逾40,真正实现了“大病不出省”的公共卫生目标。

    总结与展望

    南方医院赣州医院近视激光手术的发展史,是一部“技术引进-人才深耕-服务惠民”的进化史。其以全飞秒技术为核心、多术式协同的屈光矫正体系,不仅让患者摆脱眼镜束缚,更以安全闭环管理和精准预后评估重塑了区域眼科标准。

    未来挑战仍存:一方面需关注高度近视术后眼底病变的长期防控;随着老视人群扩大,探索巩膜镜植入、三焦点晶体等老视矫正技术,将是屈光手术的新方向。而借助远程阅片中心与地市级医院联动,推动近视防治网络下沉至县域,或许会成为“健康赣州”的下一个里程碑。

    > 清晰视界,既是科技与人文的交汇点,也是医疗公平的度量尺。 当每一双眼睛都能在红土地上看见星空的璀璨,便是健康中国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