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州眼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瑞安作为县级市,其眼科医疗服务正以创新模式回应民众对近视手术日益增长的需求。瑞安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瑞医”)眼科作为区域核心力量,通过亚专科深度分科、技术升级与个性化服务,不仅成为本地患者信赖的选择,更吸引了周边地区患者慕名而来。其“专科精进”的发展路径,为县域眼科医疗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一、专科精进:亚专科分科的创新实践
传统眼科要求医生“全能发展”,但瑞医眼科反其道而行,推行“一人一赛道”的亚专科模式。科主任陈镇国认为,现代医学分科精细化是提升整体水平的必经之路。每位医生在掌握基础技能后,需深耕特定领域,如眼底外科、屈光手术或眼部整形,形成技术互补。
这一模式成效显著。副主任医师张加裕主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网病),年手术量超300例,使瑞医成为温州地区第四家常规开展玻璃体切除手术的医院。主任医师钟洪亮则专注眼部整形与功能修复,填补了瑞安地区个性化眼部整形手术的空白,成功完成小儿倒睫矫正、眼睑肿瘤切除等高难度手术。专科化不仅提升效率,更让患者获得更精准的治疗。
二、技术设备:精准医疗的硬件支撑
瑞医眼科的技术实力依托于先进设备与持续更新的术式。在近视矫正领域,医院引进了全飞秒激光设备,可开展多种个性化手术方案,如“优化单眼视”(主视眼矫正至平光,非主视眼保留部分近视度数)及“混合双球面微单眼视”(多焦点设计),适应不同年龄和用眼需求的患者。
针对伴年龄相关性调节不足的屈光不正患者(40-52岁),瑞医严格遵循术前评估流程:除常规验光、角膜地形图检查外,还需进行主视眼测定、双眼视功能模拟及干眼筛查。对于干眼患者,术前常规使用0.05环孢素滴眼液干预4-6周,显著降低术后干眼并发症风险。这种精细化操作确保手术安全性与视觉质量。
三、质量安全:风险防控与规范管理
医疗事故风险是近视手术的核心痛点。瑞医眼科通过双重防控机制降低风险:
1. 流程标准化:术前谈话需涵盖10项要点,包括手术局限性、远期视力变化及二次手术可能性,确保患者知情权。
2. 病历无篡改原则:参考医疗事故纠纷案例(如湖南许某病历篡改致六级伤残事件),瑞医严格执行病历实时归档制度,杜绝修改,保障鉴定真实性。
术后管理同样严格。共性处理包括滴眼液抗炎、人工泪液保湿;个性问题如干眼或角膜上皮损伤,则采用脉冲光治疗或血清滴眼液修复。疗效评估涵盖视力、屈光度、双眼视功能三维指标,确保长期效果稳定。
四、个性化服务:从科普到人文关怀
瑞医眼科的差异化优势在于将技术硬实力与人文软实力结合。主治医师陈程伟擅长“医学语言转译”,用生活化比喻解释疾病(如将眼压升高描述为“水管堵塞”),缓解患者焦虑。其科普文章《剧痛来袭,真凶竟然是它!》结合真实案例,在本地社群广泛传播。
医院还组建近视防控宣讲团,深入校园开展筛查与宣教。2023年,陈程伟代表瑞医获温州医科大学教学竞赛特等奖,其课程设计将复杂知识转化为互动问答,提升公众眼健康素养。这种“预防-治疗-康复”全周期服务,强化了患者粘性。
五、区域协作:资源整合与未来方向
面对县域医疗资源局限,瑞医眼科积极对接温州核心专科力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复旦版眼科全国第5)作为区域龙头,为瑞医提供技术培训支持。例如,复杂病例可通过绿色通道转诊至该院眼底病专家吴荣瀚(视网膜脱落手术好评率98)或屈光专家陈蔚。
未来,瑞医计划在两方面突破:
1. 老视-近视联合手术:探索角膜激光与晶状体置换的协同方案,应对老龄化患者需求(如王强主任提出的“优化单眼视”联合球差控制技术);
2.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引入AI眼底影像分析系统,提升糖网病等并发症筛查效率。
县域眼科的“精专化”启示
瑞安的经验表明,县级医院不必盲目追求“大而全”,而可通过亚专科深耕、技术规范化及服务人性化,在细分领域建立竞争力。瑞医眼科以糖网病手术、个性化屈光矫正为突破口,兼顾功能修复与美学需求,为患者提供“家门口的省级服务”。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及青少年近视率高企,未来需进一步探索两点:其一,建立“近视-老视-白内障”生命周期防治链;其二,通过医保政策倾斜(参考香港“耀眼行动”公私协作模式),降低高端术式费用门槛。唯有持续创新,方能守护更多人的“睛”彩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