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明眸眼科 > 科普知识 > 西安第四医院带娃看近视的真实经历分享

西安第四医院带娃看近视的真实经历分享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愚人岛屿纪 上传提供

发布: 63 评论

西安第四医院(西安市人民医院)眼科不仅是西北地区眼科诊疗的标杆,更是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核心阵地。依托专业的儿童眼病中心与眼视光中心,该院构建了集“筛查—干预—治疗—长期管理”于一体的近视防控体系。针对儿童近视低龄化、进展快的挑战,医院以技术创新与精细化服务为双翼,为家庭提供科学护航。

西安第四医院带娃看近视的真实经历分享

就诊流程优化与便民服务

智慧挂号系统破解“一号难求”

针对家长反映的挂号难问题,医院推出多渠道预约服务:微信预约每日6点更新14天号源,寒暑假增设“青少年近视防控夜间门诊”(周一至周五17:30-20:00)[[1],[4],[6]];自助机同步开放当日号源,70岁以上老人及军人可现场加号[[72],[73]]。为提升效率,公众号支持信息预录入,周三上午10点开放退号“捡漏”时段,实测5G网络抢号速度快于WiFi。

分层就诊与绿色通道设计

就诊当天,患者需提前30分钟到院,在门诊二楼D区自助机刷身份证取号。儿童首诊需完成视力、眼压基础检查(费用22元),再由分诊护士根据病情分配至专家号或普通号[[1],[72]]。对于高度近视并发症患者(如青光眼)及术后复查儿童,医院开通“绿丝带通道”,凭出院证明可优先加号。诊区内配备AI眼底筛查设备,3分钟生成眼部健康报告,减少候诊时间浪费。

特色技术:从防控到手术干预

角膜塑形镜与视觉训练方案

针对中低度近视儿童,医院提供角膜塑形镜(OK镜)验配服务,其夜间佩戴特性可延缓近视进展。验配需经泪液分泌、角膜地形图等10项检查,夜间门诊专设18:00-21:00验光时段避开人流高峰[[3],[72]]。对于伴有弱视的儿童,中心“红光刺激+双眼视功能训练”方案,结合家庭训练软件提升疗效。

高度近视手术的重大突破

2023年,严宏教授团队完成西北首例儿童ICL植入术:一名10岁超高度近视患儿(近视超1000度+散光500度)接受订制散光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裸眼视力达0.8。该技术突破传统框架眼镜限制,通过3mm微切口植入虹膜后间隙,保留自身晶状体调节能力。目前ICL手术适应症扩展至12岁以上屈光参差患者,年手术量逾2000例[[20],[83]]。

专家团队与多学科协作模式

跨学科诊疗解决复杂病例

医院组建儿童近视多学科团队(MDT),涵盖斜弱视、屈光手术、眼底病领域专家。叶璐(眼视光中心主任)主导近视防控临床路径设计,擅长角膜接触镜验配;王文军专注斜视合并近视手术矫正;严宏教授领衔高度近视手术治疗。针对疑难病例,如近视伴先天性白内障或视网膜病变,团队联合制定晶体置换+后巩膜加固等综合方案[[20],[83]]。

科研转化提升防控精准性

团队参与全国多中心研究,验证囊袋张力环(CTR)植入对高度近视患者人工晶体计算公式准确性的影响,成果发表于《中华实验眼科杂志》。基于大数据的屈光发育档案系统可近视进展趋势:研究发现7-8岁发病者成年后高度近视风险超50,而12岁后发病者风险低于5,据此推出“近视风险预警模型”,指导高风险儿童提前干预。

医校家联防:关口前移的防控策略

校园筛查与科普行动

医院与西安市曲江第七小学等机构合作:每学期入校开展2次视力筛查,建立“一人一档”电子视力发育档案;教室照明改造达300Lux以上标准,每日设置30分钟户外爱眼运动。2023年爱眼日期间,团队深入新知小学等10余所学校,宣讲用眼卫生与“20-20-20”护眼法则(用眼20分钟远眺20秒)。

家庭行为干预指南

叶璐主任提出家庭防控四要素:每日户外活动2小时——阳光刺激视网膜多巴胺分泌,抑制眼轴增长;读写姿势“一拳一尺一寸”——胸口离桌沿一拳,眼睛离书本33cm;睡眠时间管理——小学生每日≥10小时;电子产品管控——优先选择大屏幕,单次使用≤15分钟。针对家长误区(如“戴眼镜加深近视”),公众号定期推送科普动画,阅读量超10万次。

总结与展望

西安市第四医院儿童近视防控体系的核心在于“技术-流程-协作”三维创新:从ICL手术拓宽治疗边界,到夜间门诊优化就诊体验,再到医校家联动推进早期干预,全方位降低儿童高度近视风险。然而挑战犹存:农村地区筛查覆盖率不足、近视遗传机制研究尚待深入。未来需深化三方面工作:

1. 远程医疗渗透——向基层开放AI筛查平台及在线问诊;

2. 基因干预探索——与交大医学院合作高度近视易感基因编辑研究;

3. 政策倡导——推动将角膜塑形镜纳入医保集采目录,降低经济门槛。

正如叶璐所言:“近视防控非一日之功,需以儿童发育档案为地图,以技术创新为导航,家校医三方共执舵盘。”

医院预约

专属预约通道,数据实时更新

价格查询

免费在线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