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养和医院的诊室里,一位28岁的高度近视患者术后裸眼视力稳定在1.0,其曾达1200度的镜片被封存——这只是养和眼科日均百例高度近视干预的缩影。作为亚太眼科诊疗高地,养和医院以96的SMILE Pro术后裸眼视力达标率、终身随访体系及全生命周期近视防控方案,重构了高度近视的管理范式。
高度近视:隐匿的致盲风险
高度近视不仅是屈光问题,更是进行性眼病。养和医院指出,当近视超过600度或眼轴长度突破26mm时,视网膜被机械性拉伸变薄,并发风险呈指数级上升。临床数据显示:高度近视者视网膜脱离风险比正常人高10倍,青光眼发病率增加40,近半数终出现黄斑病变。
更严峻的是,近视低龄化加剧了高度近视进展。养和近视控制中心强调:“7岁前出现100度近视的儿童,若不干预,成年后超八成发展为高度近视”。而亚裔基因易感性与都市化生活方式(日均户外活动<1小时),使香港成为全球高度近视发病率高地区之一,这也促使养和加速技术革新。
精准诊断:四维评估体系
养和的诊断体系以解剖结构动态监测为核心。除常规验光外,其特色在于:
这种多参数评估的价值在复杂病例中凸显。一例角膜不对称的1800度近视患者,养和通过比对5年眼轴增长曲线与角膜应力图,发现其颞下方视网膜已出现萎缩灶,终调整为ICL晶体植入方案,规避了激光手术潜在风险。
非手术干预:儿童防控黄金窗口
针对未成年高度近视预备军,养和建立三级防控网:
近三年数据显示,坚持该体系的儿童年均近视增长仅25度,较常规干预组降低70。
手术治疗:微创与化革命
当近视进入高度阶段,养和的微创手术技术展现显著优势:
术后管理同样革新。所有患者纳入“角膜神经修复计划”,共聚焦显微镜定期评估切口愈合状态,配合脉冲光干眼治疗仪(IPL)促进泪液分泌。数据显示该体系使术后干眼症发生率从行业平均34降至8。
全周期管理:从防控到并发症干预
高度近视的终身风险特性要求持续管理。养和首创“四维眼健康档案”:
1. 结构维度:每年广角OCT筛查周边视网膜变性区;
2. 功能维度:微视野计监测黄斑敏感度衰减;
3. 流体维度:欧堡超广角造影评估脉络膜缺血状态;
4. 代谢维度:泪液蛋白组学分析氧化损伤标志物。
当发现视网膜裂孔时,养和采用绿色激光靶向封闭术替代传统全视网膜光凝,保护视野完整性。对于近防性黄斑病变,则引入理大研发的重复低强度红光疗法(RLRL),研究证实其可逆转部分光感受器损伤。
未来方向:从精准医疗到公共卫生
养和的实践揭示高度近视防控的本质:它不仅是技术竞赛,更是医疗资源的系统整合。其价值在于:
正如《近视管理白皮书(2025)》所指:高度近视防控需建立“发育监测-精准干预-并发症防控”闭环。养和医院正以全周期干预重塑诊疗标准,让高度近视从“不可逆致盲因素”转变为“可控慢性病”——这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一场关于生命质量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