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明眸眼科 > 机构咨询 > 医院近视度数查看方法详解与实用技巧指南

医院近视度数查看方法详解与实用技巧指南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桃花酿成 上传提供

发布: 133 评论

要理解医院检查中的近视度数,需结合验光单参数、检查流程和临床分类综合判断。以下是关键信息的解读指南:

医院近视度数查看方法详解与实用技巧指南

一、验光单参数解读

医院验光单通常包含以下核心参数(以右眼OD/左眼OS为例):

| 参数符号 | 含义 | 示例 | 说明 |

|-|--|

| S(SPH/DS) | 球镜度数(近视/远视) | S: -3.50 | “-”表示近视,数值为度数(如-3.50即近视350度)。 |

| C(CYL/DC) | 柱镜度数(散光) | C: -1.25 | “-”表示近视散光,数值为散光度数(如-1.25即散光125度)。 |

| A(AX) | 散光轴位(方向) | A: 90° | 散光矫正的方位角(范围1°~180°)。 |

| PD | 瞳距(毫米) | PD: 63mm | 双眼瞳孔中心距离,配镜时需匹配光学中心。 |

| VA | 矫正视力 | VA: 1.0 | 戴镜后的视力值,1.0表示正常(5.0为标准对数视力)。 |

示例验光单

  • 右眼(OD):S -2.75, C -1.00, A 180° → 近视275度 + 散光100度(轴位180°)
  • 左眼(OS):S -3.50, C -0.75, A 90° → 近视350度 + 散光75度(轴位90°)
  • PD: 62mm → 瞳距62毫米
  • > 注意:

  • 电脑验光(如“AVE”或带号数据)仅为初步参考,终需以医生手写处方为准。
  • 若验光单含“SE”(等效球镜),可能是综合球镜与散光后的参考值,但配镜需按S、C、A分开计算。
  • 二、近视的临床分类标准

    根据卫生健康委《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近视按度数分为三类:

    1. 低度近视:50~300度(-0.50D ~ -3.00D)

    2. 中度近视:300~600度(-3.00D ~ -6.00D)

    3. 高度近视:>600度(SE ≤ -6.00D)→ 需警惕视网膜病变风险。

    > ⚠️ 高度近视特殊关注

    > 若度数>600度或眼轴≥26mm,需定期查眼底(如彩色照相、OCT),排除视网膜裂孔、黄斑病变等并发症。

    三、医院检查流程与数据意义

    近视诊断需结合多项检查,关键项目包括:

    1. 裸眼视力与矫正视力

  • 裸眼视力<5.0(标准对数视力)可能提示近视,但需验光确认。
  • 矫正视力(戴镜后)若仍低于1.0,可能存在弱视或其他眼病。
  • 2. 散瞳验光(金标准)

  • 为何需要?儿童调节力强,散瞳(如用环喷托酯)可排除假性近视,获得真实度数。
  • 结果解读:散瞳后度数若比散瞳前低,说明存在调节痉挛(假性近视)。
  • 3. 眼轴与角膜曲率

  • 眼轴长度:成人正常约24mm,每增长1mm≈近视增加300度。
  • 角膜曲率:正常值40D~46D,曲率越高越易近视(如48D可能需更低度数达到同等矫正效果)。
  • 4. 眼底检查

  • 高度近视者需查豹纹状眼底、后巩膜葡萄肿等病变,建议每年复查。
  • 四、什么情况需特别关注?

    1. 儿童青少年

  • 远视储备不足(如6岁远视<+1.00D)是近视高危信号。
  • 建议每3~6个月查眼轴,增速>0.2mm/年需干预(如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
  • 2. 术后复查

  • 近视手术后(如激光/ICL),需按1天→1周→1月→3月→半年复查,监测角膜愈合与视力稳定性。
  • 3. 突发症状

  • 眼前漂浮物增多、闪光感、视物变形→可能提示视网膜脱离,需立即就医。
  • 快速看懂度数的步骤

    1. 找验光单:确认球镜(S)、柱镜(C)、轴位(A)的数值和正负号。

    2. 对照分类:根据球镜数值判断低/中/高度近视。

    3. 结合其他参数

  • 散光高(如C>-1.50)需散光镜片;
  • 眼轴>25mm或近视>600度→定期查眼底。
  • 4. 医嘱优先:终矫正方案(如是否需散瞳、配镜度数)以医生处方为准。

    如需进一步了解验光流程或儿童防控指南,可参考:[卫健委《近视防治指南》]。

    医院预约

    专属预约通道,数据实时更新

    价格查询

    免费在线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