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非手术类近视防控设备
1. 近视治疗仪(光学训练设备)

原理:通过光学远视化设计抵消“看近”用眼负担,或训练调焦灵敏度,阻断近视发展的关键环节(如视网膜后离焦、调节滞后)。
代表设备:
第5代近视优化训练仪:结合自动远化镜与灵敏镜,适用于300度以下近视,可提高裸眼视力至1.0以上,避免戴镜。
BSJ-1近视直线训练仪:训练调节力,改善青少年近视、弱视及阅读障碍。
远点训练仪:模拟远近交替闪光,锻炼睫状肌和眼外肌,预防近视发生。
多功能近视弱视治疗仪:多色光闪烁刺激视神经,缓解睫状肌痉挛,防控近视发展。
2. 光学干预设备
角膜塑形镜(OK镜):夜间佩戴,暂时改变角膜曲率,白天无需戴镜(需专业验配,非设备但常配套使用)。
红光照射设备:以LED红光照射延缓近视进展(需符合Ⅱ类医疗器械标准)。
二、近视矫正手术设备
激光手术设备
1. 全飞秒激光(SMILE)
原理:用飞秒激光在角膜基质层制作微透镜,经2-4mm切口取出,不制作角膜瓣。
优势:微创、角膜生物力学稳定,适合1000度以下近视、500度以下散光。
代表设备:
德国蔡司VisuMax:主流全飞秒设备,北京协和医院、香港激光矫视中心均采用。
2. 半飞秒激光(FS-LASIK)
原理: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切削角膜基质。
优势:可矫正1200度以下近视、600度以下散光。
代表设备:
德国阿玛仕750/1050RS:高频切削,速度快,支持个性化切削(如波前像差引导)。
美国鹰视EX500/酷眼激光:华西医院使用,具备高速眼球跟踪系统。
瑞士达芬奇飞秒激光:制瓣精度高,与准分子设备联合使用。
3. 全激光表层手术(TransPRK)
原理:准分子激光直接切削角膜表层,无切口。
优势:适合角膜薄患者,术后反应轻。
眼内植入手术设备
ICL/TICL晶体植入:
原理:将人工晶体植入眼内,不切削角膜,适合超高度近视(1800度以下)或角膜薄者。
配套设备:需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如日本托普康)、光学生物测量仪(如蔡司IOL Master)确保术前评估精准。
三、配套检查与评估设备
1. 术前筛查:
角膜地形图仪(如意大利CSO Modi):分析角膜曲率,排除圆锥角膜。
像差分析仪(如Zywave):个性化切削方案。
裂隙灯显微镜(拓普康SL-IE):评估角膜损伤及隐形眼镜适配性。
2. 术中/术后监测:
眼科A/B超:测量眼轴长度、诊断眼底疾病。
YAG激光/绿色激光光凝器:治疗术后并发症(如后发性白内障、视网膜病变)。
⚠️ 四、技术迭代与监管要点
技术趋势:设备向“无刀化”(全飞秒)、个性化(波前像差引导)发展,提升安全性和视觉质量。
监管要求:
激光设备属Ⅲ类医疗器械,需严格遵循《近视弱视用激光设备技术审评要点》,确保功率稳定性及长期安全性。
红光治疗仪若宣称用于近视防控,必须符合Ⅱ类医疗器械标准,否则不得宣传疗效。
总结
五官科医院的近视设备以激光手术系统(全飞秒、半飞秒、TransPRK)和光学训练仪为核心,辅以精准的术前评估工具(如角膜地形图、生物测量仪)。非手术防控优先选择第5代复合型训练仪或红光设备;手术矫正则根据度数、角膜条件选择全飞秒(微创)或ICL(超高度近视)。需注意,所有设备需符合药监局分类管理要求,尤其在激光功率控制和适应证规范上严格把关。
建议患者根据专业检查结果,结合医生推荐选择适宜方案。如需具体医院设备清单(如北京协和、华西医院),可进一步查阅官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