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开始抱怨看不清黑板,或者你发现他看书时总不自觉地把书本凑得很近,甚至习惯性地眯起眼睛,作为家长,那份焦急与疑惑便会涌上心头:孩子可能近视了!带孩子就医是当务之急,但医院科室繁多,究竟该挂哪个号?选择正确的科室是确保孩子获得专业评估、科学干预和有效视力管理的步。
初诊选择:眼科当先
儿童视力问题的排查与确诊,眼科是理所当然的站,也是核心科室。眼科医生拥有全面的眼部解剖、生理和病理知识储备,掌握专业的视力检查设备和诊断技术。
在这里,医生会通过视力表检查初步判断孩子的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情况。更重要的是,他们会使用专业的仪器进行系统检查:散瞳验光能准确区分真假性近视并获取真实的屈光度数;眼轴长度测量是监控近视进展的关键指标;眼底检查则排查近视可能引发的视网膜病变等隐患。根据《眼科临床指南》,规范的散瞳验光和全面的眼科检查是青少年近视诊断和制定干预方案的基石,眼科医生对此具备无可替代的专业。
专科细分:青少年近视门诊
随着儿童近视患病率显著攀升(卫健委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仍处高位),越来越多的医院在眼科之下设立了青少年近视/视光专科或门诊。这并非简单的科室名称变化,而是诊疗模式的专业化升级。
这类专科门诊的医生通常对儿童视觉发育特点、近视防控的新研究和干预策略有更深入的研究和更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们不仅关注近视度数的矫正,更致力于控制近视的过快进展。值得注意的是,儿童近视并非成年近视的“缩小版”,其眼球仍在发育,进展速度往往较快,且高度近视带来并发症的风险更高。协和医院眼科专家指出,青少年近视专科的核心目标在于控制眼轴增长,从而降低高度近视及其并发症的风险。
在这些专科门诊,除了常规检查,你可能会接触到更多前沿的评估手段,如角膜地形图、更精细的视功能检查等。医生能熟练解读这些数据,并根据孩子的个体情况(如年龄、近视度数、进展速度、视功能状态、用眼习惯等),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跨科协作:视光与训练
在眼科(尤其是青少年近视门诊)的框架下,视光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协作角色。视光师是眼视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擅长验光、科学配镜及接触镜(如角膜塑形镜、离焦软镜)的规范验配与随访管理。
优质的视觉矫正依赖于准确的验光结果和合适的矫正器具。视光师凭借其专业技能,确保孩子获得清晰、舒适且有助于近视控制的视力矫正方案。香港理工大学一项关于离焦设计镜片的研究强调,精准验配是实现镜片设计防控效果的关键环节,视光师的专业技能在此不可或缺。
部分大型医院或专业视光中心(常依托于或紧密合作于眼科)设有视觉训练室。当孩子存在调节功能障碍、集合不足等与近视发生发展相关的视功能问题时,眼科医生可能会建议转介进行特定的功能训练。温州医科大学的研究表明,针对性的视功能训练能有效改善调节滞后等问题,可能对近视控制产生积极协同作用。
总结与建议
面对儿童近视,明确挂号方向是有效干预的起点。眼科(尤其是青少年近视专科)是首诊和主导科室,负责全面诊断、制定防控策略及定期监测。视光师在精准验光及矫正器具(包括功能性镜片和角膜塑形镜)的适配中提供核心技术支持。视觉训练师则在改善相关视功能问题方面提供专业辅助。
家长需认清近视一旦发展为高度(600度以上),大幅提升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致盲风险。及时选择正确科室就诊,并遵医嘱进行科学、规范的近视管理至关重要。建议孩子建立视力档案,定期复查(通常每3-6个月),动态监控近视进展。
呼吁未来研究继续深入探索不同防控手段(如光学干预、药物、行为干预)在各种儿童群体中的长期效果和联合应用策略,同时加强基层眼科医生和视光师在儿童近视规范管理方面的培训普及,让科学防控的关口真正前移,守护更多孩子的明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