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明眸眼科 > 医生讯息 > 近视患者如何正确解读医院检查照片的实用指南

近视患者如何正确解读医院检查照片的实用指南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猛抱奸笑 上传提供

发布: 64 评论

一、视力检查报告解读

1. 裸眼视力(UCVA)

近视患者如何正确解读医院检查照片的实用指南

  • 指不戴眼镜测得的视力,正常值参考:
  • 4~5岁 ≥ 4.8(约0.6)
  • 5~7岁 ≥ 4.9(约0.8)
  • 8岁以上应达5.0(1.0)
  • 异常提示:低于同龄标准或双眼差异大(如相差2行以上),需进一步排查近视、弱视等问题。
  • 2. 戴镜视力(BCVA)

  • 戴当前眼镜矫正后的视力,中小学生应 ≥ 4.9(0.8)。
  • 异常提示:若未达标,说明镜片度数不足或近视加深,需重新验配。
  • 二、屈光检查报告(电脑验光单)

    验光单关键符号含义:

    | 符号 | 全称 | 含义 | 示例 |

    |-|--|

    | R | Right | 右眼数据 | — |

    | L | Left | 左眼数据 | — |

    | S(SPH) | Sphere | 球镜度(±表远/近视) | `-1.25D` = 近视125度 |

    | C(CYL) | Cylinder | 柱镜度(散光度,常为负值) | `-0.50D` = 散光50度 |

    | A(AX) | Axis | 散光轴向(方向0°~180°) | `153` = 153°方向 |

    | S.E. | Spherical Equivalent | 等效球镜(近视+1/2散光) | `-1.25 + 0.5×(-0.50) = -1.50D`(近视150度) |

    解读步骤

    1. 找到“R”和“L”下方的数据,分别对应右眼和左眼。

    2. 查看“S”值:负号(-)表示近视,正号(+)表示远视。

    3. 查看“C”值:散光度数(通常为负值)。

    4. S.E. 是综合参考值,初步判断近视/远视程度。

    > ⚠️ 注意

  • 儿童电脑验光需结合散瞳验光(麻痹睫状肌),否则结果可能因调节力强而不准。
  • 散光≤75度可能忽略不计,具体需医生判断。
  • 三、医学验光处方(配镜依据)

    医学验光比普通验光更全面,包含矫正视力、眼位、调节功能等。处方常见格式:

  • OD(右眼)/ OS(左眼):度数写法示例:`-3.50 -0.75×180`(表示:近视350度 + 散光75度,轴位180°)。
  • 矫正视力(VA):如“1.0”或“5.0”,代表戴镜后能达到的视力。
  • ADD(下加光):老花或渐进镜片附加度数(中老年常见)。
  • 关键点

  • 若处方标注“矫正视力未达1.0”,需排查弱视、眼底病变等。
  • 儿童首诊必须散瞳验光,区分真假近视(假性近视可通过休息恢复)。
  • 四、眼底检查图像解读

    近视(尤其高度近视)可能伴发眼底病变,常见检查包括:

    1. 眼底彩照

  • 正常:视盘圆润、血管均匀、黄斑中心凹反光明显。
  • 异常警示
  • 豹纹状眼底、出血灶 → 高度近视病变。
  • 黄斑区暗红、水肿 → 提示“中浆”、黄斑病变。
  • 2. 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 正常:黄斑区呈“凹陷”状,各层结构清晰。
  • 异常警示
  • 黑色三角区 → 黄斑水肿(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局部隆起或断裂 → 黄斑裂孔、新生血管(需抗VEGF治疗)。
  • 3. B超

  • 用于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诊断(如见“漏斗状V形”提示网脱)。
  • > 提示:高度近视患者(>600度)应每年查眼底,防范视网膜裂孔、脱落等风险。

    ⚠️ 五、医生建议与注意事项

    1. 定期检查频率

  • 近视儿童:每3~6个月复查,监控度数增长(年增>75度为进展过快)。
  • 成人稳定近视:每年1次,重点关注眼底健康。
  • 2. 异常信号及时就医

  • 视力骤降、视物变形、视野缺损 → 警惕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急症。
  • 报告中提示“进一步检查”或矫正视力不达标。
  • 3. 控制近视发展

  • 每日户外活动≥2小时,减少近距离用眼;
  • 角膜塑形镜(OK镜)、低浓度阿托品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掌握这些关键指标,你就能初步判断检查结果是否异常。但要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如是否需要手术、特殊眼镜),仍需携带完整报告咨询眼科医生,结合临床检查综合评估。

    医院预约

    专属预约通道,数据实时更新

    价格查询

    免费在线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