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北地区的眼科诊疗版图上,西京医院眼科作为临床重点专科,凭借80余年的技术积淀与创新基因,已成为近视防控与矫治的标杆。从基础激光手术到高度近视的晶体植入,从青少年近视防控到疑难屈光问题的综合干预,该科室以科研驱动临床、以个性化方案覆盖全生命周期需求,构建了一套融合技术精度、人文关怀与学术深度的近视诊疗体系。
一、技术实力:分层诊疗与设备
手术技术的精准分层是西京医院的核心优势。针对不同近视程度、角膜条件及用眼需求,科室提供四级手术方案:
设备迭代与术式创新同步推进。科室引入西北首台蔡司VisuMax全飞秒系统,并开发“屈光手术生物力学评估模型”,通过术前角膜应力分析规避圆锥角膜风险,将术后二次修复率控制在0.8以下。
二、专家团队:临床与科研的双轨驱动
以赵炜、周健为核心的“眼科梦之队” 是技术落地的关键保障。赵炜副教授作为国内蔡司全飞秒认证专家,主导完成逾1.5万例屈光手术,其提出的“性手术理论”强调:
> “完美近视手术的不仅取决于术中无并发症,更需实现视觉质量的精准——即术后实际屈光矫正与设计目标的误差需控制在±0.25D以内。”
团队通过临床研究优化适应证管理。针对全飞秒与准分子激光的争议,赵炜团队结合对侧眼对照研究指出:对于散光>200度或角膜形态不规则者,地形图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在性上优于全飞秒(散点图偏离度降低40),这一结论被纳入《我国飞秒激光手术规范专家共识》修订建议。
三、近视防控:从矫正到干预的前移
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是西京医院的另一战略重心。科室建立“筛查-干预-追踪”三级网络:
1. 早期筛查依托基因检测技术,覆盖200余个近视相关易感基因,对高风险儿童启动0.01阿托品滴眼液干预,延缓近视进展效率达27-83;
2. 角膜塑形镜个性化验配联合哺光仪使用,使青少年年近视增长量控制在0.25D以内,较单一干预提升30效果;
3. 跨学科合作方面,医院与西京学院联合开发的“病理性近视AI诊断系统”,通过OCT影像的深度学习,将视网膜脱离风险预警准确率提升至91,为高度近视并发症防控提供新路径。
四、质量保障:透明化服务与终身随访
“零隐形消费”价格体系构建患者信任基础。医院严格执行物价标准,如全飞秒手术费用公开为21,800-24,000元(含术前20余项检查及术后药费),并设立“光明援助计划”为低收入群体减免30费用。
终身免费基础复查制度则延伸了服务链条。术后首日、1周、1月、半年的定期随访中,医生通过视功能评估及角膜地形图比对,动态调整护眼方案。数据显示,该制度使患者依从性达95,术后5年视力回退率<3。
五、科研创新:引领行业标准的探索
临床痛点驱动科研攻关。针对当前两大难题:
未来方向包括:微创青光眼-近视联合手术的研发、多焦点ICL晶体的临床应用,以及户外光照-视网膜信号传导通路的基础研究。
技术普惠与人文关怀的共生
西京医院眼科的实践表明,近视诊疗的目标不仅是“看得清”,更是“看得舒适、看得持久”。通过技术分层满足多样化需求、全程管理降低长期风险、科研转化突破行业瓶颈,该科室正重新定义“高质量近视医疗”的内涵。未来,随着基因编辑、仿生视觉等技术的融入,近视防控有望从“矫正治疗”迈向“早期根除”,而西京的探索将为这一愿景提供关键支点。
> 专家观点:赵炜医生强调,“近视手术的本质是医学决策而非商业选择——只有基于严谨的术前评估和患者生活需求的综合考量,才能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