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同仁医院亦庄院区医学视光科作为近视诊疗中心,依托百年同仁的品牌积淀与前沿技术,构建了覆盖“全生命周期视力健康管理”的多维度防控体系。从儿童近视的科学干预到成人高度近视的精准手术,从个性化老视矫正到疑难复杂性屈光不正的综合治疗,该科室凭借的设备平台、的专家团队及创新研究成果,持续引领近视诊疗领域的标准化与精准化发展。
科室综合实力与特色定位
亦庄院区医学视光科定位为“全周期视光健康管理平台”,下设四大核心门诊:儿童近视矫治、角膜屈光手术、成人高度近视专科及老视矫治门诊。科室不仅提供基础验光配镜服务,更聚焦功能性眼病的视觉质量提升,整合电子病历系统实现诊疗数据全程追溯,为患者建立动态视力档案。
硬件配置上,科室引进的检查与手术设备,如全飞秒激光系统、多模式眼前节分析仪等,支撑从常规验光到复杂角膜移植的全链条技术落地。同时作为教学科研基地,科室承担课题,王宁利团队关于低浓度阿托品防控近视的临床研究发表于《JAMA Ophthalmology》,为全球近视防控提供了高级别循证依据。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
针对儿童近视防控,科室建立“筛查-干预-跟踪”闭环体系。筛查阶段推行“青少年近视眼轴测量及远视储备评估套餐”(100元起),通过生物测量仪精准监测眼轴变化,结合散瞳验光区分真性与假性近视。散瞳操作严格遵循年龄分层:8岁以下采用慢速散瞳(阿托品眼膏三日点药),8岁以上采用快速散瞳(40分钟恢复),确保屈光度检测准确性。
防控手段融合中西医策略:西医层面推荐角膜塑形镜(国产5000元/进口10000元起)或0.01阿托品滴眼液,后者经同仁研究证实可使近视进展减缓34.2;中医辅助采用眼部穴位刺激与调节训练。患者每年需复查视功能及角膜健康状况,防控效果纳入北京市青少年视力健康数据库。
成人近视矫正技术矩阵
成人近视矫正以“个性化术式设计”为核心。角膜条件优良者(角膜厚度>500μm)可选激光手术:全飞秒(20000-25000元)创口仅2mm,恢复快;半飞秒(15000-18000元)支持个性化切削,适用散光较高者。超高度近视(>1000度)或角膜薄者,则推荐ICL晶体植入(30000-35000元),该技术由乔利亚团队主导,植入可逆性人工晶体避免角膜损伤。
术后并发症管理是安全核心。针对层间感染(发生率0.02-0.1)、弥漫性角膜炎(DLK)等风险,科室制定四级预案: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氟喹诺酮类预防、冲击治疗(如0.1氟米龙眼液阶梯减量)、严重感染时行瓣下冲洗。数据显示,规范处理可使并发症致盲率降至0.5以下。
高度近视综合诊疗路径
高度近视专科聚焦“阻断病理性进展与并发症防治”。对进展迅猛者(年增长>100度),采用后巩膜加固术(12000元起)增强眼球壁强度,降低黄斑裂孔风险;已出现视网膜病变者,则联合抗VEGF药物(6000元/针)或视网膜光凝术(2500元/次)。
跨学科协作是特色优势。李仕明医师团队联合神经眼科、青光眼专科开发“高度近视并发症检查套餐”(268元),涵盖24小时眼压监测(250元)、UBM房角评估(500元)、OCT脉络膜分层扫描(400元),实现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的早期预警。
质量保障与学术引领
科室实行“专家负责制”与“团队层级转诊”。疑难病症由魏文斌(周二特需门诊)、李仕明等领衔会诊;常规病例可首诊团队医师,确保优质资源利用。需注意,专家号源紧张,可通过京医通18点抢号、学术会议现场预约或转诊单提升。
科研转化推动临床升级。近五年科室主导10项近视相关临床试验,包括阿托品给药方案优化、SMILE术后视觉质量评估等。未来研究方向聚焦基因治疗(如病理性近视易感基因编辑)、人工智能模型开发,旨在实现近视防控的“精准干预前移”。
亦庄视光科通过“全周期覆盖、精准化分层、多学科联动”模式,重新定义了近视诊疗标准。其核心价值在于:以儿童近视防控为起点,降低高度近视发病率;以技术创新为支点,提升手术安全性;以科研转化为引擎,推动诊疗指南更新。未来需进一步探索基层适宜技术推广路径,如简化版视功能筛查包、远程角膜地形图解读等,使“同仁标准”惠及更广泛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