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作为常见的屈光不正问题,就诊时眼科(综合医院)或视光科/屈光科(专科医院)。眼科作为基础科室,可完成视力、眼压、裂隙灯、散瞳验光等常规检查,并筛查其他眼病。而对于需专业视力矫正或防控干预的患者,视光科更擅长验光配镜、角膜塑形镜验配、视功能训练等非手术方案;屈光科则专注于激光手术(如全飞秒、半飞秒)及ICL晶体植入术等手术矫正。
在专科医院,科室划分更精细。例如青少年近视防控科或小儿眼科专为儿童设计,提供屈光发育档案建立、近视进展监控及个性化防控方案(如低浓度阿托品、红光治疗)。若近视已引发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则需转至眼底病科。初次就诊者若无法确定科室,可先挂综合门诊或咨询导诊台。
二、不同人群的科室分流建议
儿童与青少年
未成年患者因眼球处于发育期,应优先选择小儿眼科或青少年近视防控门诊。此类科室不仅关注视力矫正,更注重近视进展管理。例如通过散瞳验光排除假性近视,结合眼轴长度监测近视趋势,并制定角膜塑形镜、离焦镜片等干预措施。研究显示,儿童近视每年平均增长75-100度,而专业防控可使进展速度降低50以上。
成人手术矫正需求者
有摘镜意愿的成年人需挂屈光手术科。医生将评估角膜厚度、曲率及眼底状况,手术方案:600度以下可选全飞秒(微创、恢复快);超高度近视或角膜薄者适用ICL晶体植入;干眼患者慎选半飞秒。需注意,术前需完成20余项检查(如角膜地形图、泪膜分析),耗时约2小时。
高度近视并发症患者
600度以上者易并发视网膜裂孔、黄斑病变等,应定期在眼底病科随访。检查包括广域眼底照相、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必要时行激光治疗预防视网膜脱离。
三、检查流程与核心项目解析
基础必查项目
初次就诊必做四项:
1. 视力与验光:裸眼/矫正视力检测,电脑验光初步筛查度数;
2. 眼压与裂隙灯:排除青光眼风险,观察角膜、晶状体结构;
3. 散瞳验光:麻痹睫状肌获取真实屈光度,儿童青少年必需;
4. 眼轴与角膜曲率:评估近视类型及进展速度的关键指标。
进阶检查(按需)
> 案例:上海卫健委调研显示,30青少年近视患者因未规范散瞳验光,导致配镜过矫。
四、挂号与就诊策略
预约渠道优化
就诊注意事项
1. 资料准备:携带旧眼镜、既往病历,儿童需提供出生视力档案;
2. 时间规划:散瞳验光后4-6小时畏光,避免自驾;术前停戴隐形眼镜1周;
3. 费用参考:基础检查约100-300元,全飞秒手术单眼约9500-13000元。
五、总结与未来展望
近视的就诊科室选择需结合年龄、矫正需求及并发症风险:儿童重在防控(视光科/小儿眼科),成人手术选屈光科,并发症患者转眼底病科。规范检查是防控关键——儿童每6个月复查眼轴,高度近视者每年查眼底。
未来研究需突破两大方向:
1. 预防端口前移:探索红光疗法、药物缓释系统对近视进展的阻断效果;
2. 精准手术优化:开发角膜生物力学模型,提升超高度近视手术安全性。
> 行动建议:就诊者若难以判断科室,可先挂综合眼科完成基础筛查,再根据医生建议转诊专科。挂号时注意区分“屈光科”(手术)与“视光科”(非手术),避免误选延误诊疗。
附:近视就诊科室快速参考表
| 患者类型 | 推荐首诊科室 | 核心检查项目 |
|---|
| 儿童青少年 | 小儿眼科/青少年近视防控科 | 散瞳验光、眼轴监测、视功能评估 |
| 成人手术需求者 | 屈光科 | 角膜地形图、眼底OCT、泪液分泌试验 |
| 高度近视(>600度) | 眼底病科 | 广域眼底照相、OCTA、视野检查 |
| 初次检查/不确定者 | 综合眼科 | 基础视力、眼压、裂隙灯、验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