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县虽为山东泰安下辖县域,却在近视防治领域展现出超越行政层级的医疗实力。面对青少年近视率高企与中老年视力健康需求并重的现状,当地医疗机构以技术创新与惠民服务为核心,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近视防控体系,成为县域眼科医疗的示范样本。
一、专业医疗资源汇聚
宁阳县人民医院作为本地核心医疗力量,凭借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平台优势,组建了经验丰富的眼科团队。郭桂凤主任医师领衔的科室不仅擅长白内障、青光眼等常规眼病治疗,更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等领域积累了数千例手术经验。刘欣副主任医师则在复杂眼底病诊治及近视并发症处理上具有专长,其主导的青光眼减压手术为高度近视继发性青光眼患者提供了关键救治方案。
该院通过与省级医院的深度合作弥补县域技术短板。特邀济南市中心医院视光中心主任李娟定期坐诊,将三甲医院的近视防控理念引入县域;同时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建立转诊通道,为疑难病例开通绿色通道(如邹英莺博士参与的白内障手术案例)。这种“上下联动”模式使宁阳居民无需辗转城市即可获得省级专家的诊疗服务。
二、特色防控体系构建
针对青少年近视防控,宁阳县人民医院2023年设立的验光配镜中心实现了三大突破:
而对于成人近视矫治,医院虽暂未开展全飞秒等高端手术,但通过精准的医学验光和个性化镜片设计解决复杂屈光问题。其尼德克系列镜片与蔡司数码型镜片可有效矫正高度散光及老视近视并存症状,为不适合手术的患者提供替代方案。
三、公益项目普惠民生
2024年启动的“集善助视·光明之行”公益项目凸显医疗公平性。该项目联合山东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及医疗器械企业,为5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典型案例如79岁的高大娘,术前右眼视力仅0.1,术后恢复至1.0,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此类手术虽聚焦白内障治疗,但同步解决了老年近视患者合并白内障的复合视力障碍。
县域基层医疗网络也发挥重要作用。东庄镇卫生院(宁阳县眼科医院) 作为乡镇级节点,每周三至四开展术前筛查,周五集中手术,形成“筛查-转诊-手术-随访”的闭环服务。这种模式未来有望拓展至近视防治领域,为农村学生建立视力档案并提供低成本干预。
四、技术挑战与应对
亚洲人群特有的眼部特征对近视治疗提出特殊要求。研究表明,亚洲人角膜更陡峭、更薄(平均厚度约532μm vs. 欧美人群550μm),且近视发病率高达80,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些特征使得常规激光手术在宁阳这类县域实施面临挑战:角膜厚度不足者可能需选择ICL晶体植入,而该技术目前在县域尚未普及。
对此,宁阳县的策略是强化基础防控与精准验配:
眼科医生郭桂凤指出:“县域医疗需平衡技术先进性与适用性,现阶段通过精准光学矫正控制近视进展,同时储备技术力量向高端手术过渡。”
五、未来发展与行业启示
宁阳的实践揭示了县域近视防治的可行路径:
1. 技术下沉:需优先发展角膜塑形镜验配等安全可控技术。数据显示其延缓近视有效率超60,且设备投入低于激光手术系统
2. 数据互联:建立全县青少年视力数据库,跟踪屈光发育轨迹,实现早筛早干预
3. 远程医疗:与郑州华厦眼科、山东省立眼科医院建立5G会诊系统,共享术中导航、波前像差引导等前沿技术
当前局限在于高端手术的空白——参考武汉同济医院全飞秒手术经验,县域引进需突破人才和设备瓶颈。专家建议分阶段推进:首期选派医师至郑州大学附属医院进修ICL技术,后期逐步引入飞秒设备,终建成覆盖全术式的近视矫治中心。
> 光明之路
宁阳以县域医疗资源成功构建了“预防-控制-矫治”三级近视防治网络,其核心价值在于:
未来若能在ICL晶体植入术等领域突破,将彻底打通县域近视矫治“后一公里”,使城乡居民平等享有清晰视界的权利。这一探索不仅为同类县域提供范本,更揭示了分级诊疗制度下眼科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