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湖心街东段25号,一座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的眼科专科医院——泉州爱尔眼科医院,自2017年成立以来,已成为闽南地区近视矫正的技术高地。作为爱尔眼科集团在福建省的重点布局,这家二级专科医院凭借前沿的设备、专家团队与个性化诊疗体系,年均服务超万例近视患者,更以公益科普与学术创新推动区域眼健康管理升级。
技术优势:设备与化方案
精良设备奠定手术安全基础
泉州爱尔眼科配备全球的近视矫正设备,如蔡司全飞秒激光系统、光迹追踪(Ray-Tracing)技术支持的InnovEyes Sightmap测量仪等。全飞秒手术可实现无角膜瓣的微创矫正,降低干眼风险;ICL晶体植入术则突破角膜厚度限制,矫正范围达1800度近视与600度散光。2025年,医院率先引入国产创新技术“龙晶®PR型人工晶状体”,其“薄、大、精、稳”特性为中高度近视患者提供更安全的选择,尤其适合角膜条件受限者。
个性化方案覆盖全生命周期需求
医院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近视解决方案:针对学生与招飞群体,优化全飞秒与表层激光术式(如海军招飞认可的非制瓣式手术);针对40岁以上人群,结合老视矫正需求,应用“全光塑3D技术”,依托AI分析超10万个眼内数据点方案。2024年数据显示,其个性化手术占比超60,年轻群体接受度同比提升35。
⚕️ 专家团队:临床经验与学术引领
核心专家驱动技术落地
屈光科主任李晓霞作为核心手术专家,拥有近20年经验,成功完成近视手术近万台,擅长全飞秒、ICL及龙晶PR晶体植入等术式。院长吴松一(眼科博士)与翁景宁(福建省区总院长)领衔多学科协作,覆盖屈光、眼底、白内障等交叉领域,确保复杂病例的精准干预。
学术研究赋能临床实践
团队深度参与全球眼科前沿探索。2022年发布《中欧近视手术白皮书》,分析亚欧超百万眼数据,揭示术后视觉质量与年龄、术式选择的关系;2025年主办“闽赣全光塑新进展研讨会”,联合武汉爱尔张青松、西安交大米生健等专家,优化个性化手术参数调整标准(如大散光、屈光参差案例)。李晓霞更获聘“龙晶PR手术专家”,推动国产晶体技术临床转化。
术后管理:重塑长期眼健康生态
打破“手术即终点”误区
医院尖锐指出:高度近视患者即便术后,眼底病变风险仍显著高于常人。眼球轴长导致的视网膜变薄、裂孔、黄斑病变等问题不可逆,需终身监测。2025年3月发起“眸中有光守护晶彩”公益项目,为千余名患者提供免费眼底筛查,数据显示:高度近视群体中,15检出无症状视网膜裂孔,需紧急干预。
构建系统性随访体系
泉州爱尔建立三级随访机制:
1. 短期:术后1天、1周、1月复查,聚焦角膜愈合与视力稳定性;
2. 长期:每半年一次眼底广角成像、OCT检查,追踪视网膜健康;
3. 高危预警:对已有病变者管理方案,如结合抗VEGF治疗或激光加固。眼底科主任吕帆强调:“高度近视管理是持久战,定期检查比手术本身更重要。”
行业贡献:技术普惠与标准制定
推动屈光手术规范化
李晓霞参与制定多项行业标准:解读海军招飞屈光手术新政,明确“非制瓣术式+6个月稳定期”的核心要求;在《近视手术白皮书》中提出“量眼”原则,推动临床术式选择从“医生主导”转向“患者个性化数据驱动”。
公益科普覆盖闽南地区
医院年均举办超50场社区筛查与科普讲座,内容覆盖青少年近视防控、术后护眼要点等。2025年联合爱尔康启动“3万例全光塑公益计划”,为低收入群体提供补贴手术。翁景宁指出:“让技术突破转化为民生福祉,是爱尔的核心使命。”
以科技守护光明,以责任引领未来
泉州爱尔眼科医院以技术革新为引擎(龙晶PR、全光塑)、严谨管理为基石(三级随访、眼底终身监护)、学术公益为双翼(白皮书研究、民生补贴),重塑了近视手术“短期矫正+长期健康”的双重价值。
未来方向仍具挑战:
1. 技术层面需探索基因筛查对高度近视并发症的价值;
2. 服务层面应深化基层医疗协作,将眼底监测下沉至社区;
3. 政策层面呼吁将高度近视并发症纳入慢性病管理,减轻患者随访负担。
正如李晓霞所言:“近视手术的终点,应是患者毕生的清晰视界与生活品质。” 泉州爱尔的实践,正为这一愿景写下生动注脚。
> 资料卡片:泉州爱尔核心服务导航
> - 主流术式参考价:全飞秒(8千-1.2万)、ICL/TICL(1万-1.5万)、龙晶PR植入(需个性化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