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怀疑自己近视了或需要确认近视程度,去医院通常会进行一系列专业检查,以下是常见项目及其作用,按检查流程和重要性分类说明:
一、基础视力与屈光检查
1. 视力检查
目的:初步评估视力状况,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验光。
2. 电脑验光
注意:此结果为参考值,需结合主观验光调整(儿童可能需散瞳后测量)。
3. 综合验光(主观验光)
目的:确定矫正度数,开具配镜处方。
️ 二、眼部健康与结构检查
1. 裂隙灯检查
2. 眼压测量
3. 眼底检查
适用人群:高度近视(>600度)、糖尿病或视力异常者需每年检查。
4. 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测量
意义:联合评估屈光发育,近视发展速度。
⚠️ 三、特殊人群与深度检查
1. 散瞳验光
注意:散瞳后4–6小时畏光、视近模糊,需避强光。
2. 角膜地形图
适用情况:术前检查、角膜塑形镜验配或疑似角膜疾病者。
3. 双眼视功能检查
四、检查注意事项
核心检查项目速查表
| 检查类型 | 项目 | 主要作用 | 重点人群 |
| 视力与屈光 | 视力检查、电脑验光、综合验光 | 确定近视度数及矫正方案 | 所有人群 |
| 眼部健康 | 裂隙灯、眼压、眼底检查 | 排查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病变 | 高度近视者、中老年人 |
| 眼球结构 | 眼轴长度、角膜曲率 | 评估近视进展、发展趋势 | 儿童青少年、近视进展快者 |
| 特殊需求 | 散瞳验光、角膜地形图 | 排除假性近视、圆锥角膜 | 儿童、手术或塑形镜佩戴者 |
建议检查选择正规医院眼科,根据医生评估选择必要项目。若确诊近视,需定期随访(儿童每半年,成人每年1次),及时调整干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