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阵容与专科建设
重庆市人民医院眼科创立于1960年,是重庆市公共卫生重点专科、近视防控基地及白内障复明手术指导中心,在西南地区享有声誉。科室下设屈光手术专科等六个专业组,由专家团队领衔。裴文萱副主任医师专注于屈光手术及眼表疾病诊疗,累计完成大量近视矫正案例;易姝医师在儿童近视个性化防控和屈光矫正领域经验丰富;陈西嘉医师则擅长复杂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及斜弱视的综合干预。胡泊、詹天顺等医师在并发性眼病诊疗上的技术积累,为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视网膜病变患者提供了联合治疗保障。
前沿技术平台与术式覆盖
医院配备主流的屈光手术设备,包括蔡司VisuMax全飞秒激光系统、鹰视EX500准分子激光平台,支持全流程数字化手术设计。在技术应用上,科室全面涵盖主流术式:
医院创新性开展“全光塑屈光手术”,整合波前像差与角膜地形图数据,实现个性化切削,有效提升夜间视力与视觉清晰度。
个性化手术方案设计
精细化术前评估体系
手术安全的核心在于严格筛选适应症。医院建立了包含20余项检查的评估流程:
生物学参数检测:通过Pentacam三维角膜分析仪筛查圆锥角膜风险,IOL-Master精准测算眼轴长度及前房深度(ICL手术需≥2.8mm),确保角膜厚度≥480μm(激光类手术);
视功能与全身状态评估:排查干眼症、青光眼等禁忌症,对糖尿病、自身免疫疾病患者实施一票否决。
数据显示,约15的初筛患者因角膜过薄、度数不稳定或潜在眼病被排除手术,凸显评估严谨性。
多维化方案
方案设计需综合解剖条件与生活需求:
科室年均举办“白内障与屈光手术技术培训班”,推动个性化方案在基层医院的规范化应用。
全程化质量保障体系
标准手术安全管控
医院严格执行JCI手术安全标准,从三方面降低风险:
术中实时监控:激光手术配备眼球追踪系统,动态调整激光落点,偏移误差控制在±5μm内;ICL手术在超声显微镜引导下操作,避免房角损伤;
并发症预防体系:针对术后干眼,联合使用无防腐剂人工泪液及脉冲光治疗;夜间眩光患者接受波前像差优化切削,显著改善视觉质量。
据统计,重庆市人民医院近视手术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0.02,远优于国内0.1的平均水平。
终身随访与长期效果管理
术后管理采用“1+6+终身”模式:
研究显示,该院患者术后5年视力回退率仅3.7,远低于行业平均的8.9。
总结与未来展望
重庆市人民医院凭借60余年学科积淀,构建了集精准评估、个性手术、终身随访于一体的近视矫正体系。其核心优势体现在三方面:多学科专家团队支撑复杂病例诊疗;全术式技术覆盖满足差异需求;数字化质控标准保障手术安全。挑战依然存在:现有技术对超薄角膜(<450μm)的超高度近视患者仍存局限,术后干眼综合征的长期管理也需优化。
未来科室将聚焦两大方向:一是研发角膜交联联合激光手术,拓展薄角膜患者适应证;二是深化人工智能术前规划系统,通过机器学习术后视觉质量,推动近视矫正从“标准化”向“精准化”跃升。正如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王宁利所言:“近视手术安全性的核心在于严格筛选患者与个体化方案设计”。重庆市人民医院的实践印证了这一理念,也为区域近视矫正技术的革新树立了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