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留学生卡卡决定摘掉眼镜的那天,她并不知道徐州人民医院眼科屈光中心将如何改变她的生活。作为运动爱好者,卡卡饱受眼镜起雾、隐形眼镜干涩的困扰,而术后双眼1.0的视力让她惊叹:“不用戴眼镜的世界超nice!”。她的故事并非个例——在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苏北眼科高地,超过15万例近视手术的背后,是持续三十年的技术革新与匠心坚守。
临床实力与学科地位
徐州市人民医院眼科始建于1995年,是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徐州市医学重点学科,更是省内率先开展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的先锋。其屈光中心近30年来累计完成手术超15万例,手术量长期位居江苏省前列,并承担江苏省白内障复明手术培训基地等核心职能。
医院依托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平台优势,整合多学科资源构建眼健康管理体系。尤其在复杂病例处理上,其难治性青光眼系列研究、角膜移植技术、高度近视并发症防治等领域均处于省内水平。这种综合救治能力为近视手术的安全边界提供了强力保障,尤其对合并眼底病变的高度近视患者意义重大。
技术设备与手术创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屈光中心配置了全球的“设备矩阵”:德国蔡司VisuMax 3.0全飞秒激光机支持微创SMILE手术,美国AMO Intralase 150kHz飞秒激光机实现精准制瓣,2024年引入的全飞秒4.0-VISULYZE技术更将角膜切削精度提升至新维度。而德国Schwind像差仪联合Corvis® ST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可构建个性化角膜地图,规避圆锥角膜风险。
针对不同人群需求,中心提供全技术路径解决方案:全飞秒(SMILE)以2-4mm微切口适合运动员、军人;千频优视半飞秒(FS-LASIK)支持地形图引导切削,优化散光矫正;ICL晶体植入术突破1800度超高度近视限制。值得注意的是,其ICL手术采用瑞士STAAR公司认证技术,晶体可逆特性为患者保留未来调整空间。
医疗团队与专家
学科带头人朱冉教授是技术突破的核心引擎。作为江苏省“333工程”专家、中国医师协会屈光手术专委会委员,她拥有超13万例手术经验,更是国内开展飞秒激光与ICL的开拓者。其团队获德国蔡司、瑞士STAAR双认证,并主持多项省级课题,多次荣获科技进步奖。
团队实行“主刀医师全程负责制”——从术前评估到术后复查,朱冉团队主导全流程质控。这种模式在军人、艺考生等特殊群体中尤为重要:2024年为响应征兵视力要求,中心开通绿色通道,半年内为数百名青年完成摘镜,术后裸眼视力达标率100。一位入伍青年反馈:“从检查到手术只用了三天,但每一步都严谨得像在完成军事任务。”
个性化手术全流程管理
“安全手术的道防线在检查室。”中心严格执行三级评估体系:首诊筛查基础禁忌症(如活动性角膜炎);二次深度检查涵盖22项指标,包括散瞳验光、角膜地形图、眼底黄斑功能等;终由专家组会诊制定方案。数据显示,约20的初检者因角膜厚度不足、干眼症等问题被暂缓手术,这种严筛机制将并发症风险从源头阻断。
术后管理同样科学缜密:建立“1-3-6-12”复查链(术后1天、1周、1月、3月、半年、每年),并配备全天候线上咨询。针对术后干眼问题,中心创新性结合角膜神经修复治疗,显著降低患者不适率。正如徐医附院赵愈敏教授强调:“安全是医患共同的责任,术后90的并发症源于随访缺失”。
安全质控与风险管理
针对公众对手术安全性的疑虑,中心采取多重应对策略。技术层面,全飞秒手术无瓣设计避免角膜移位风险,ICL技术规避角膜切削;质控层面,建立手术录像回溯系统,实现操作全程可追溯。近五年数据显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0.02,远低于全国0.1的平均水平。
对于网络流传的“近视手术致盲论”,专家给出科学回应:激光手术仅在角膜基质层操作,不触及视网膜。而术后视力下降多源于患者用眼习惯不当,与手术本身无因果关系。赵愈敏教授指出:“近视患者本就是眼底病变高发人群,这与是否手术无关”。
特殊人群专项服务
针对高考生与军人,中心独创“摘镜时程管理模型”:根据军校体检视力标准(裸眼视力≥4.8),结合术后角膜修复周期,倒推制定手术时间表。2023年数据显示,提前半年手术的考生视力达标率较突击手术者高23。
艺术类考生则受益于“视觉质量优化方案”。通过波前像差引导的个性化切削,不仅矫正近视散光,更优化夜间视力、对比敏感度等视觉功能。一位报考摄影专业的学生术后分享:“现在拍夜景时灯光星芒特别清晰,这种细节以前戴眼镜根本看不到。”
明眸“匠造”的未来之路
从卡卡重获运动自由,到青年圆梦军营,徐州人民医院眼科的突破远不止于技术——它重新定义了“清晰视界”的价值内涵。未来,中心将探索两大方向:一是研发角膜交联联合手术,提升薄角膜患者的安全性;二是建立屈光手术大数据平台,通过AI不同术式的远期效果。
正如朱冉教授所坚信的:“近视手术不是流水线工程,每个案例都应是技术与人文的交响。” 当精密设备与医者匠心在此交融,那些被眼镜模糊的梦想,终将在此绽放清明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