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这座千年古都,中医眼科以其独特的“整体观”和“治未病”理念,为近视防控开辟了新路径。西安市中医医院眼科作为陕西省规模大、中医疗法全的省级重点专科,将经典方剂、经络理论与现代技术结合,形成了一套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的近视诊疗体系,为不同年龄段患者提供多样化解决方案。
一、专科地位与历史积淀
西安市中医医院眼科创立于1959年,是陕西省中医眼科领域的重要标杆。作为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该科室拥有75张专科床位和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领衔的团队,包括4名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及多名博士硕士人才。依托深厚的学术积累,科室牵头制定多项中医眼科诊疗指南,曾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8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奠定了其在中医眼科的地位。
科室配备前沿设备,如OCT、眼底荧光造影仪、激光治疗仪等,同时保留中药熏蒸、穴位贴敷等传统疗法,形成“检查—治疗—康复”一体化链条。这种“古法新用”的模式,使白内障、青光眼等手术围术期疗效显著提升,术后视功能恢复率提高。
二、中西医结合四联疗法
针对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科室创新提出“中西医结合四联疗法”,突破单一疗法的局限:
1. 静脉药物灌注:通过扩血管和营养药物(如院内制剂“增视合剂”)改善视网膜微循环,缓解长期缺血状态;
2. 辨证内服汤剂:依据“肝肾不足”“气血双虚”病机,选用补肝益肾类方剂(如六味地黄丸加减)调节全身代谢;
3. 经络靶向治疗:采用穴位注射(如水针、球后注射)及耳穴压豆,刺激睛明、风池等穴位,增强气血对目窍的濡养;
4. 物理协同干预:超声波离子导入联合活血药物,提升局部药物浓度,促进炎症吸收。
临床数据显示,该疗法对高度近视黄斑劈裂、视网膜萎缩等病变有效率超80,患者视力维持率显著高于单纯西药治疗。
三、青少年近视的“治未病”实践
针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问题,科室提出“早干预、重防护”策略。2022年,医院承办“青少年近视治未病预防与中医特色康复”学术年会,联合多省专家推广中医防控路径。核心举措包括:
四、典型案例与疗效验证
高度近视并发症逆转:57岁车女士因玻璃体积血右眼暴盲,西医治疗无效后转至该科。宋艳敏主任以“凉血止血、滋阴化瘀”为法,中药内服联合针灸,3天恢复光感,9天视力达1.0。
顽固性葡萄膜炎控制:谢女士辗转多家三甲医院治疗无效,经四联疗法5年管理,复发率降低70,视力从0.05恢复至0.8。
手术协同创新:对于超长眼轴(>30mm)患者,科室探索“囊袋张力环植入术”,联合新一代IOL计算公式(如Barrett Universal Ⅱ),使术后屈光稳定性提前至1周(传统需1个月)。
五、未来方向与研究突破
当前科室聚焦三大方向:
1. 中医药延缓近视机制深化:2025年启动“明视方调控巩膜TGF-β/Smad通路”项目,探索中药抑制眼轴生长的分子机制;
2. 技术融合升级:开展“耳穴刺激脑神经环路研究”,结合fMRI技术解析中医外治对视觉中枢的调节作用;
3. 疑难病攻关:针对高度近视视网膜退行病变,研发“益精养血方”制剂,已进入多中心临床试验阶段。
西安中医眼科将“整体辨证”精髓贯穿于近视防治全程:从四联疗法破解高度近视并发症,到青少年“治未病”社区实践,再到前沿术式融合,彰显了中医现代化的生命力。未来需进一步推动“院校-社区”防治网络覆盖,深化中药制剂标准化研究,使千年智慧惠及更广阔人群。正如《黄帝内经》所言:“上工治未病”——在近视已成“国病”的今天,这一理念更具现实意义。
> 温馨提示:高度近视患者需定期筛查眼底,建议每年1次OCT检查;青少年儿童每学期监测眼轴,发现近视倾向可及早采用耳穴压丸等非药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