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潍坊,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严峻:幼儿园近视率已达14.3,小学阶段飙升至35.6。面对这一重大公共卫生挑战,潍坊眼科医院作为临床重点专科和山东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定点医院,构建了一套融合预防、筛查、干预、康复的立体化防控体系。2020-2021年,该院累计为全市84所学校的6万余名学生完成视力筛查,建立视觉健康档案2万余份,其“光明助学”公益项目为贫困儿童免费配镜,将社会责任融入医疗实践。
专业团队与技术优势
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架构
潍坊眼科医院小儿眼病诊疗中心配备博士领衔的专家团队(含硕导2人、博士1人、高级职称医师5人),与屈光手术中心、视觉康复中心形成跨专科协作。中心创新性应用个体化玻璃体腔注药术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并通过RetCam远程诊疗系统实现新生儿眼病筛查的实时会诊,填补了区域技术空白。
精准化防控技术矩阵
依据近视进展阶段,医院提供阶梯式解决方案:
创新防控体系构建
全域科普教育网络
医院突破传统医疗场景,打造占地3000㎡的视光研学科普空间站,通过激光投影交互、人机互动机器人、眼镜加工实景体验等模块,将“20-20-20护眼法则”“户外光照重要性”等知识融入沉浸式游戏。2023年开展研学活动100余场,覆盖潍坊中学、华府一品幼儿园等校,使儿童护眼行为依从性提升40。
早筛早干预闭环
依托潍坊市红十字眼库及新生儿眼底病救助基金,医院建立三级筛查网络:
1. 校园初筛:年入校筛查3.1万人次,裸眼视力、戴镜视力、电脑验光三指标全覆盖;
2. 医院精查:16项专业检查包括角膜地形图、眼轴监测、调节功能评估;
3. 动态追踪:为每位儿童建立电子视力档案,预警高危人群并定向干预。
多学科协作模式
跨学科资源整合
2024年,医院牵头成立潍坊市眼视光与近视防控多学科联合委员会,整合眼科、视光、内分泌、神经科专家。典型案例显示,首诊于眼科的颅内病变患儿通过多学科会诊(MDT)及时转诊神经外科,避免误诊风险。这种“眼病-全身病”联动模式,使复杂病例确诊效率提升50。
家庭-医院-学校协同
创新“术后管家制”服务:
科研引领与公益实践
学术研究转化临床方案
医院主持多项课题:
普惠型公益生态圈
通过“-医院-社会”三方筹资:
总结与展望
潍坊眼科医院以“预防端口前移、精准个体干预、全程健康管理”为核心,构建了儿童近视防控的“潍坊模式”。其成效体现于三方面:技术层面形成从OK镜到后巩膜加固术的完整方案;体系层面实现筛查-诊断-治疗-康复闭环;社会层面通过公益项目年均惠及超10万家庭。
未来挑战集中于两点:一是农村地区筛查覆盖率不足(2024年农村筛查量仅占总量35),需通过移动验光车提升可及性;二是高度近视并发症防控,需深化黄斑裂孔手术技术(如生物羊膜填塞术)。正如孙先勇教授所言:“近视防控是持久战,需将医疗资源转化为每个孩子的清晰‘视界’。” 医院计划2025年联合教育局推进“教室光环境改造”,从源头上遏制近视诱因,让光明事业真正扎根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