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昌这座历史名城的中医脉络里,针灸治疗近视的实践已悄然延续数十年。从颜晓南等名老中医在南昌市医院开创的“一针一穴”疗法,到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针灸科成为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西省分中心,这座城市正将传统智慧与现代医学深度融合。面对我国青少年52.7的近视率(高中生更达80.5),南昌的中医力量以针灸为矛,推拿为盾,在近视防控的战场上开辟出一条特路。
中医特色与机构传承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针灸科是江西省中医眼科领域的标杆。作为省级重点专科,该科拥有200张床位、54名医生团队,其中高级职称5人、博士4人,形成“针灸脑病专科”“针灸颈肩腰腿痛专科”等四大专科体系。其特色在于将长蛇灸、热敏灸等传统技法与现代神经学理论结合,针对近视伴随的视疲劳、调节功能障碍提供综合干预方案。
另一重要阵地是南昌市医院,老中医颜晓南在此执业40余年。他师从江西名医熊来苏,创立的“一针一穴治疗流行性腮腺炎”“薄棉灸治疗带状疱疹”等技术被赞为“一针灵”,并通过江西省电视台向全省推广。他对假性近视的针灸干预尤为突出,通过刺激睛明、承泣等穴位改善眼部气血循环,延缓近视进展。区县级机构如新建区中医医院则侧重基层服务,其针灸理疗康复科将推拿与中药熏蒸结合,服务周边青少年群体。
针灸防治近视的科学基础
中医理论认为近视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密切相关。《审视瑶函》指出:“能近视不能远视者,阳不足,阴有余”,提示视力障碍源于阴阳失衡。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睛明、四白、太阳)调和肝肾功能,促进眼部气血充盈。临床研究显示,持续针刺可使睫状肌痉挛缓解率达70以上,对假性近视效果显著。
现代医学印证了其机制:
临床实践与特色疗法
颜氏“一针一穴”疗法的精要在于精准。颜晓南强调“取穴贵精不贵多”,针对近视常选睛明穴(足太阳膀胱经起始点),配合承光穴(《针灸甲乙经》载其主“远视不明”),通过捻转补泻手法激发经气。该疗法对青少年假性近视改善率达68,且避免了药物副作用。
洪都中医院则发展出多维干预体系:
该院数据显示,接受综合治疗的患者6个月内近视进展减缓50度以上者占73。
多维协同的近视防控体系
南昌经验表明,单一疗法难阻近视高发趋势。行为干预是根基:研究证实每日户外活动≥2小时可使近视风险降低30。洪都中医院因此推出“眼健康管家计划”,联合学校落实课间远眺、光照监测等措施。
中西医技术融合成趋势:
这种“针灸调内、光学矫外、药物控速”的模式,被写入《儿童青少年近视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挑战与未来方向
当前瓶颈在于疗效量化标准缺失及长期随访数据不足。多数研究周期短于2年,而近视防控需持续至成年。针灸操作依赖医师经验,穴位定位、刺激量缺乏统一规范。
未来突破点在于:
1. 技术融合:开发智能针灸设备,结合AI面部分析精准定位穴位;
2. 循证医学:开展5年以上队列研究,明确针灸延缓高度近视并发症(如黄斑病变)的效果;
3. 社区网络:依托县域医共体(如新建区中医医院模式),将针灸下沉至学校卫生室。
传统智慧的现代使命
南昌的老中医们以银针为笔,在近视防控的画卷上勾勒出独特风景——从颜晓南的“一针灵”到洪都中医院的“四维专科”,从个体经验到体系化诊疗,针灸正从辅助手段升级为核心干预力量。真正遏制近视浪潮,仍需全社会协同:家长需重视户外活动与用眼习惯,医疗机构需打破中西医壁垒,需推进“医教融合”政策。唯有如此,方能实现《“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的目标:让每个孩子眼底的光明,照亮未来的远方。
>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童青少年近视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药监局低浓度阿托品临床数据;江西省针灸学会临床案例库(202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