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进行近视度数检查是一个系统化的专业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确保结果准确并排除其他眼部疾病。以下是详细的检查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常规检查流程
1. 视力检查(裸眼视力与矫正视力)
方法:使用标准视力表(如E字表)测量双眼裸眼视力,若已戴眼镜则测量矫正视力。
目的:初步判断屈光不正程度,不同年龄有不同视力参考标准(如3岁儿童视力约0.6,5岁可达1.0)。
2. 裂隙灯检查
方法:通过显微镜观察角膜、虹膜、晶状体等结构。
目的:排除角膜炎、白内障、青光眼等可能引起视力下降的眼病。
3. 眼压测量
方法:非接触式气动仪器或接触式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内压。
目的:筛查青光眼风险,确保后续散瞳验光的安全性(眼压过高者禁止散瞳)。
4. 散瞳验光(关键步骤⭐)
方法:滴入散瞳药水(如阿托品或托吡卡胺)麻痹睫状肌,消除调节痉挛。
目的:
儿童青少年调节力强,散瞳可避免假性近视误诊,获得真实屈光度(如远视易被低估、近视易被高估)。
散瞳后需等待瞳孔恢复(约6小时~3周),期间畏光、视物模糊属正常现象。
5. 综合验光(主观验光)
方法:使用综合验光仪,通过球镜/柱镜调整、红绿测试、交叉柱镜(JCC)散光度数与轴向。
目的:结合散瞳结果精细化验光,确保配镜舒适度,避免视疲劳。
6. 眼部生物测量
眼轴长度(A超):监测眼轴增长,评估近视进展风险(眼轴过长易致高度近视并发症)。
角膜曲率:测量角膜弯曲度,结合眼轴分析屈光状态(曲率高则近视风险增加)。
7. 眼底检查
方法:广角眼底照相或间接检眼镜观察视网膜。
目的:高度近视者需排查视网膜裂孔、豹纹状眼底等病变。
二、特殊人群与注意事项
儿童青少年:
必须散瞳:年龄越小调节力越强,验光或度数变化大时需散瞳。
医学验光必要性:普通眼镜店验光可能遗漏斜视、弱视等问题,医院可全面筛查。
成人:
若近期度数稳定,可能无需散瞳,直接综合验光即可。
术前检查(如激光手术)需增加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测量等。
三、如何看懂验光单
医院验光单通常包含以下参数(示例:`OD: -3.50DS/-0.75DC×180→1.0`):
OD(右眼) / OS(左眼):区分双眼数据。
S(球镜):“-”为近视度数(如-3.50即近视350度),“+”为远视。
C(柱镜):散光度数(如-0.75即散光75度)。
A(轴向):散光方向(0°~180°)。
PD(瞳距):两眼瞳孔中心距离,配镜必需参数。
> ⚠️ 注意:电脑验光单(如``附图)仅为初步参考,不可直接用于配镜!需结合医生综合验光及试戴调整后的处方。
⏳ 四、检查前准备
1. 停戴隐形眼镜:软性镜片停戴≥1周,硬性角膜接触镜(如OK镜)停戴≥3周。
2. 避免熬夜:前一晚充分休息,避免用眼过度影响验光准确性。
3. 携带旧眼镜:供医生对比度数变化。
五、后续建议
儿童青少年:每3~6个月复查眼轴与度数,防控近视进展。
配镜原则:
真性近视需坚持戴镜,避免眯眼加重疲劳。
选择防蓝光镜片(长期电子产品使用者)或离焦镜片(儿童延缓近视)。
> 核心提示:医院医学验光不仅查度数,更涵盖眼病筛查与视觉功能评估(如双眼平衡、主视眼检测),这是普通眼镜店无法替代的。若检查中发现高度近视或眼底病变,需定期随访(如每年眼底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