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医院进行近视度数和散光检查是一个系统化的医学评估过程,旨在测量屈光不正状态,并为矫正方案提供依据。以下是完整的检查流程、技术原理及注意事项:一、核心检查流程,1.初步问诊与病史采集,目的:了解用眼习惯、旧眼镜度数、眼部疾病史(如青光眼、糖尿病)、家族遗传风险等。关键问题:是否频繁使用电子设备、是否有视物模...
医院进行近视度数和散光检查是一个系统化的医学评估过程,旨在测量屈光不正状态,并为矫正方案提供依据。以下是完整的检查流程、技术原理及注意事项:

一、核心检查流程
1. 初步问诊与病史采集
目的:了解用眼习惯、旧眼镜度数、眼部疾病史(如青光眼、糖尿病)、家族遗传风险等。
关键问题:是否频繁使用电子设备、是否有视物模糊或头痛等症状。
2. 基础视力检测
裸眼视力测试:使用标准视力表(如Snellen chart)测量远/近视力。
旧眼镜矫正视力:评估现有眼镜是否适用 。
镜测试:区分视力低下是因屈光问题还是眼部疾病(如白内障)导致 。
3. 眼部健康筛查
裂隙灯检查:观察角膜、虹膜、晶状体等结构,排除结膜炎、角膜损伤等病变 。
眼压测量:排除青光眼风险(散瞳前必做,因高眼压者禁用散瞳药)。
眼底检查:针对高度近视者,排查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 。
4. 屈光度数测量
电脑验光:自动设备初步获取球镜(近视/远视)、柱镜(散光)及轴向数据 。
散瞳验光(儿童/青少年必备):
原理:通过滴注睫状肌麻痹药水(如阿托品),消除调节痉挛,避免假性近视误诊 。
适用人群:15岁以下调节力强的患者,或初次验光者 。
综合验光仪主观验光:
包括雾视法(放松调节)、红绿测试(调整球镜过矫/欠矫)、交叉柱镜(散光度数与轴向)等步骤 。
主导眼测试:确保矫正后主导眼清晰度优先,避免视疲劳 。
5. 辅助生物测量
眼轴长度(A超):监测眼轴增长趋势,近视进展速度(尤其儿童)。
角膜曲率检查:评估角膜散光贡献量,结合眼轴分析屈光构成 。
角膜地形图:针对散光患者,绘制角膜形态,指导隐形眼镜或手术矫正 。
⚙️ 二、技术原理与数值解读
验光单关键参数:
| 符号 | 含义 | 示例 |
| OD(R) | 右眼 | – |
| OS(L) | 左眼 | – |
| S(SPH) | 球镜度数(“-”为近视,“+”为远视) | `-3.50`:近视350度 |
| C(CYL) | 柱镜度数(散光) | `-1.25`:散光125度 |
| A(AXIS) | 散光轴向(0°–180°) | `90°`:散光垂直方向 |
| PD | 瞳距(mm) | `62mm` |
| S.E. | 等效球镜(S + C/2) | `-4.00`(用于简化处方) |
散光矫正原理:不规则角膜导致光线聚焦成多个焦点,需柱镜在特定轴向补偿屈光差异 。
⚠️ 三、注意事项与适用人群
1. 检查前准备:
停戴隐形眼镜至少3天(避免角膜变形影响测量)。
散瞳后4–6小时畏光、视近模糊,需陪同及备太阳镜 。
2. 儿童与成人差异:
儿童:必须散瞳,结合眼轴监测防控近视进展 。
成人:显然验光为主,40岁以上需增加老花评估(ADD值)。
3. 报告有效性:
电脑验光仅为参考,终处方需结合主观验光和试戴调整 。
高度近视(> -6.00D)或病理近视者,需每年眼底检查 。
四、建议
机构选择:优先具备综合验光仪、角膜地形图等设备的正规医院(如青少年可选近视防控专科)。
定期复查:
青少年每6个月检查眼轴及度数变化 。
成人每1–2年验光,及时调整眼镜/隐形度数 。
如需手术矫正(如全飞秒激光),建议额外进行角膜厚度、泪液分泌等专项评估 。检查后务必保存验光单(含瞳距PD),作为配镜或后续诊疗的核心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