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这座历史与创新交融的城市,南京市中医院眼科作为“金陵医派”临床诊疗基地及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洪氏眼科”的传承单位,凭借深厚的中医底蕴与现代视光技术,构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面对我国儿童青少年高达35.6的小学生近视率及80.5的高中生近视率,该院专家团队以中医整体观为根基,结合精准光学干预,为儿童视力健康开辟了新路径。
中西医协同的诊疗体系
中医传承与现代技术的双重赋能
南京市中医院眼科依托“洪氏眼科”百年经验,研发了“决明退障口服液”“补血复明合剂”等院内制剂,针对近视前期调理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等证型。团队提出“未病先防”理念,将儿童远视储备量视为关键指标,通过散瞳验光精准监测生理屈光度变化,对远视储备不足的儿童早期介入中药代茶饮(如益气增视茶)及穴位干预。
视光技术与中医辨证的融合
针对已近视患儿,副主任医师丁哲等专家将中医体质辨识与角膜塑形镜(OK镜)、离焦软镜等光学矫正技术结合。丁哲博士团队擅长通过RGP和OK镜验配延缓近视进展,并同步采用中药熏蒸缓解戴镜导致的眼表干燥问题,形成“光学矫正+眼表养护”一体化方案。临床数据显示,中西医协同干预可使近视年进展速度降低30以上。
特色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
外治法的创新实践
团队将传统外治法系统化应用于临床:
循证医学支撑的联合疗法
2024年临床回顾性研究显示,中医外治联合视功能训练(如调节灵敏度训练、融像练习)6个月后,近视进展延缓41.17,眼轴增长减缓38.26,显著优于单一光学矫正。该方案被纳入江苏省卫健委近视防控推广项目,在南京雨花台区试点中形成“中医干预防控近视宝典”。
全周期综合防控路径
个性化行为干预方案
团队借鉴魏伟教授(江苏省中医院)提出的“户外活动经济学”理论,为患儿“阳光处方”:每日户外光照40分钟,并设计家庭护眼计划,包括“20-20-20”用眼法则(每20分钟看20英尺外物体20秒)、读写姿势“三个一”标准(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家长-医院-学校协作网络
建立儿童视力健康电子档案,2023年南京市幼儿园建档率达96.6,中小学达85.7。通过家长课堂、校园宣讲(如江苏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宣讲团),普及“甜食控糖”“睡眠保障”(小学生10小时/天)等生活干预要点,打破“重治轻防”的传统误区。
未来方向:科技赋能与体系优化
人工智能与中医标准化
团队正探索AI舌诊、面诊系统辅助辨证分型,提升耳穴选穴精准度;同时参与制定《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医适宜技术临床实践指南》,推动揿针、灸疗等操作规范化。
疑难近视并发症的中西医攻关
针对高度近视并发症(如黄斑出血),科室参考病理性近视黄斑出血中医诊疗指南,尝试以“滋阴凉血化瘀方”联合抗VEGF注射,降低复发率。未来计划与南京儿童医院眼科合作,建立儿童高度近视并发症中西医协同诊疗中心。
传统智慧的现代突围
南京市中医院眼科团队以“金陵医派”学术精髓为根,以循证医学为枝,构建了集中医外治、光学矫正、行为干预于一体的儿童近视防控体系。其核心价值在于:
1. 早防早控的关口前移:通过远视储备监测与中医体质调理,延缓近视发生;
2. 适宜技术的普惠性:耳穴、揿针等低成本技术适合大规模校园推广;
3. 中西医优势的互补:中药缓解视疲劳,光学矫正控制屈光度,形成“标本共治”。
未来需进一步通过多中心研究验证中医药的长期疗效,并借助数字化工具实现个性化干预,让千年中医智慧在儿童视力健康领域焕发新生。
> 家长行动建议:
数据来源:江苏省卫健委近视防控报告、中医适宜技术临床指南、南京市中医院科室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