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近视眼完全可以在医院进行检查,而且去医院进行专业的眼科检查是确诊近视、评估近视程度以及排除其他眼部问题的和推荐方式。
医院检查近视具有以下优势和特点:
1. 全面性检查:
视力检查: 基本的检查,通过视力表确定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
验光:
电脑验光: 快速初步测量屈光不正度数。
主觉验光: 验光师根据电脑验光结果,结合患者主观反馈,调整度数(包括球镜、柱镜、轴向),确定清晰、舒适的矫正镜片度数。
散瞳验光: 尤其对儿童青少年、初次验光或调节力过强者非常重要。 使用散瞳眼药水麻痹睫状肌,暂时去除眼睛自身的调节能力,得到眼睛真实的屈光状态度数(即“真性近视”度数),避免因调节紧张导致的“假性近视”误判。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详细检查眼睑、结膜、角膜、前房、虹膜、瞳孔、晶状体等眼前段结构,排除角膜炎、结膜炎、白内障等影响视力的眼病。
眼压测量: 筛查青光眼风险。
眼底检查:
直接/间接检眼镜: 医生观察视网膜、视神经、黄斑区等眼底结构。
眼底照相: 拍摄视网膜照片,更直观地记录和评估眼底情况。
眼轴长度测量: 高度近视患者或需要监测近视进展(尤其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时,常需测量眼轴长度(眼球前后径)。眼轴过长是轴性近视的主要原因,也与视网膜病变风险相关。
角膜地形图: 测量角膜表面的曲率和形态,对于评估散光、圆锥角膜风险以及角膜接触镜(如OK镜)或近视激光手术的适配非常重要。
其他针对性检查: 根据具体情况,可能还需要进行视野检查、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黄斑和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等。
2. 专业诊断与评估: 专业的眼科医生会根据所有检查结果,做出准确的诊断:
确诊是否为近视(区分真性近视和假性近视)。
明确近视的类型(轴性近视、曲率性近视等)。
测定近视度数(包括近视、散光、轴向)。
评估近视的程度(轻度、中度、高度)。
检查是否存在并发症(如视网膜周边变性、裂孔、黄斑病变等,尤其在高度近视中)。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的眼部疾病(如弱视、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变等)。
3. 个性化治疗建议: 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和诊断:
给出适合的矫正方案:框架眼镜、隐形眼镜(软镜、RGP、OK镜等)。
提供近视防控的策略(尤其对于儿童青少年):如增加户外活动、改善用眼习惯、使用低浓度阿托品、佩戴特殊设计的框架眼镜或角膜塑形镜等。
评估是否适合近视矫正手术(如飞秒LASIK、ICL晶体植入等)。
告知定期随访的重要性,监测近视进展和眼部健康。
4. 安全性保障: 医院拥有严格消毒的设备和环境,能限度地避免交叉感染。
去医院检查近视的一般流程:
1. 挂号: 挂“眼科”号(大型医院可能会细分出“视光门诊”、“屈光门诊”、“小儿眼科”等)。
2. 初诊: 医生询问病史(视力变化情况、用眼习惯、家族史等)、进行初步视力检查。
3. 开具检查单: 医生根据初步判断,开具必要的全面检查项目(如视力、验光、裂隙灯、眼压、眼底检查等)。
4. 进行检查: 到相应检查室完成各项检查(可能需要排队等待)。
5. 复诊/诊断: 携带检查结果回到医生处,医生解读结果,做出诊断并给出治疗建议。
6. 处方与配镜: 如果建议佩戴眼镜,医生会开具配镜处方单。患者可以凭处方在医院配镜中心或外面的合格眼镜店配镜。(验光处方通常在1年内有效,但建议定期复查,度数可能有变化)。
7. 后续随访: 根据医生建议定期复查(尤其是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
强烈建议怀疑近视或已知近视需要复查的人士,特别是儿童青少年、初次视力下降、视力下降伴随其他症状(如眼痛、头痛、视物变形等)或高度近视患者,前往正规医院的眼科进行全面的专业检查。 这不仅能准确了解近视情况,获得科学的矫正和防控方案,更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其他眼部问题,保障眼健康。
相比之下,普通眼镜店通常只进行基本的视力检查和验光(一般不散瞳),目的是配镜,缺乏全面的眼科疾病筛查和诊断能力。全面的近视诊断和评估,医院是不可替代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