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已成为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2022年南京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率较前一年下降5.8,这一成果的背后是、医院、学校与社会力量的协同努力。面对电子屏幕普及、用眼负担加重等挑战,选择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进行科学防控至关重要。南京多家医院凭借特色技术、专业团队与创新服务,为不同需求的人群提供了多元化的解决方案。
专业团队与技术优势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汇聚了省内专家团队。院长蒋沁教授擅长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其领衔的医疗质控中心制定了多项地方诊疗规范;薛劲松副院长专精近视激光矫正与角膜交联术,为高度近视患者提供前沿治疗方案。该院依托高校科研资源,将临床实践与学术研究结合,例如针对角膜塑形镜防控效果的研究,为临床干预提供了精准依据。
南京维视眼科医院则注重技术更新与个性化服务。医院引进全飞秒激光、角膜地形图仪等设备,可针对性制定“预防-干预-矫正”全周期方案。其特色在于将视力健康教育与诊疗结合,定期开展社区科普讲座,提升公众对用眼卫生的认知。
儿童青少年防控体系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牵头构建了0-6岁儿童眼健康电子档案系统,三年内为78.9万托幼儿童完成视力筛查,实现眼病早发现、早干预。该院设立眼保健基层孵化中心,培训社区医生掌握标准化筛查技术,例如远视储备监测和屈光发育评估,使防控网络覆盖至基层。
南京爱尔眼科医院创新推出“家校医”协同模式。2025年,该院在朝天宫民族小学落地“眼健康数字人服务站”,通过AI数字人“爱科”模拟用眼场景,结合语音交互为学童提供护眼指导。其“大眼睛科普馆”开发沉浸式课程,以趣味实验诠释科学原理,年惠及超百所中小学。
⚕️ 综合医院眼科专科实力
南京鼓楼医院眼科依托三甲医院多学科协作优势,对复杂眼病合并近视的患儿提供综合诊疗。例如,针对病理性近视并发视网膜病变的青少年,该科可联合眼底病专家制定手术与光学矫正协同方案。其现代化检查设备(如OCT、微视野计)可为近视进展风险提供精准。
江苏省中医院则融合中医特色技术。施炜主任团队采用耳穴压豆、针灸联合低浓度阿托品治疗假性近视,相关研究显示中医干预可延缓近视进展率约17。该院还开发了睫状肌训练操,通过调节灵敏度锻炼防控近视。
创新技术应用场景
人工智能正重塑近视防控路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眼科与高校合作研发AI筛查平台,通过视网膜影像分析屈光异常,准确率达92。东部战区总医院则探索可穿戴设备,其智能护眼镜可实时监测用眼距离与时长,数据同步至医院管理平台,为高风险人群触发预警。
南京的数字化转型亦惠及公共卫生领域。全市建立中小学生视力健康档案库,家长通过“我的南京”APP可查看筛查报告,疾控部门则利用大数据动态调整防控策略。例如,2023年数据分析显示课后网课时长与近视率呈强相关,由此推动教育局优化在线课程设计。
总结与建议
南京近视防控体系以“早筛查、强干预、重协同”为核心,医院选择需结合个体需求:
未来需突破的瓶颈包括:县域防控资源不均衡、近视遗传机制研究不足等。建议进一步推动三焦点晶体、光生物调节等技术的临床转化,并扩大电子档案覆盖至流动儿童群体。正如爱尔眼科喻苗所言:“当科技与教育场景融合,每一双探索世界的眼睛都将被赋予更明亮的未来”。
> 数据之眼:2022年南京筛查性近视检出率为60.6,其中低度近视占64.8,高度近视占8.0——这意味着每12名近视学生中就有1人面临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致盲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