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测试近视度数遵循一套严谨的医学验光流程,旨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并排除其他眼部疾病。以下是标准步骤详解,结合了主要医疗机构的操作规范:

一、检查前准备
1. 问诊建档
医生会询问病史(如既往视力问题、家族眼病史、手术史等)、用眼习惯(电子屏幕使用时长、阅读环境)、戴镜史及当前症状,以初步评估风险。
特别提示:儿童验光通常需散瞳,医生会提前确认是否适合用药(如青光眼患者禁忌)。
2. 基础设备校准
调整室内光线,适应暗环境后开始检查(提前30分钟到场更佳)。
️ 二、核心检查步骤
1. 视力初筛
裸眼视力测试: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5米距离或3米镜面反射),分别测左右眼裸眼视力。
矫正视力测试:如戴镜,会测量当前眼镜矫正后的视力。
2. 眼部健康排查
裂隙灯检查:观察角膜、虹膜、晶状体等结构,排除角膜炎、白内障等病变。
眼压检测:通过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正常值10–21mmHg。注意:眼压偏高者不可散瞳。
眼底检查:广角眼底照相或直接检眼镜,筛查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等(高度近视必查)。
3. 屈光度数测量
电脑验光(客观验光)
机器初步获取球镜(近视/远视)、柱镜(散光)、轴位数据,但结果仅作参考,需人工复核。
散瞳验光(儿童/青少年关键步骤)
滴散瞳药水(常用环戊通或托吡卡胺),麻痹睫状肌消除调节干扰,耗时30–40分钟。
适用人群:12岁以下调节力强的儿童,初次配镜者。
综合验光仪检查(主观验光)
球镜调整:通过红绿测试(红清加近视,绿清减度数)确定矫正视力。
散光精调:用交叉柱镜确定散光度数与轴位,遵循“追红点”原则。
双眼平衡测试:确保双眼视觉协调,避免视疲劳。
4. 生物参数测量
眼轴长度(A超):监测近视进展的核心指标,与角膜曲率联动评估屈光发育。
角膜曲率:分析角膜散光及形态,排除圆锥角膜风险。
瞳距(PD)与镜眼距(VD):确保镜片光学中心与瞳孔对齐。
三、检查后处理
1. 试戴与处方确认
根据验光结果试戴镜片10–15分钟,模拟走路、阅读场景,调整至舒适无晕眩。
医生结合年龄、职业(如程序员需预留调节幅度)、视功能(如集合不足)出具个性化处方。
2. 诊断建议与随访
区分真性/假性近视,筛查斜视、弱视等并发症。
儿童每3–6个月复查眼轴,成人每年1次(高度近视需加查眼底)。
⚠️ 注意事项
医学验光 vs 普通验光:
| 项目 | 医学验光 | 普通验光 |
||-|--|
| 检查范围 | 视力+眼病筛查+视功能评估 | 仅测屈光度数 |
| 散瞳要求 | 儿童必做 | 通常省略 |
| 结果可靠性 | 高(排除调节干扰) | 可能高估近视度数 |
| 适用性 | 首诊、儿童、复杂案例 | 成人简单度数更新 |
散瞳后护理:瞳孔扩大持续4–24小时,期间畏光、视近模糊,需戴墨镜避强光,避免驾驶。
验光单解读:
`R(右眼)/L(左眼)`;`S(球镜)`:负值表近视(如-3.25=325度);
`C(散光)`:`A`为轴位(如`C=-1.25 A=180`);`PD`为瞳距。
> 提示:部分项目(如眼轴、眼底)非必做项,医生会根据初筛结果选择性安排。儿童验光务必选择眼科医院,避免漏诊弱视/斜视。完整流程约需1–2小时,建议预留充足时间。
![医院验光流程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