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颖医生是国内屈光手术领域的奠基者之一,拥有超过30年的临床经验。作为国内开展飞秒激光手术的专家,她早在1993年便投身于近视、散光等屈光不正的成因研究与矫治工作,至今已完成数万例手术。其专业背景深厚,现任北京同仁医院主任医师,并兼任北京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及北京民众眼科医院的核心专家,执业范围覆盖眼耳鼻咽喉科,执业证书由北京市卫健委颁发。
在学术领域,齐颖医生发表了20余篇核心论文,参与编写《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学》等著作。她主持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矫正的相关性研究》荣获2003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奠定了其在屈光手术临床与科研的双重影响力。她长期担任硕士生导师和视光学授课教师,培养了大批眼科人才,并作为中国眼屈光俱乐部委员推动行业技术标准化。
核心技术优势与手术特色
齐颖医生擅长全飞秒激光(SMILE)、半飞秒激光(LASIK)及个性化屈光手术方案设计。她采用德国蔡司VisuMax全飞秒系统,手术精度达微米级,可为患者角膜形态重塑方案,矫正范围覆盖近视(高1000度)、散光(500度)及远视。其技术核心在于“个性化评估”:术前通过角膜地形图、泪液测试、暗瞳测量等20余项检查,综合评估患者角膜厚度、曲率及生物力学特性,确保手术安全边界(角膜保留厚度≥380μm),有效规避圆锥角膜风险。
针对复杂病例,齐颖团队具备独到的处理能力。例如对术中患者配合度低的问题,她强调“双阶段沟通法”——术前详细解释注视要点,术中实时语音引导,减少眼球偏移;对于结膜出血等常见操作风险,她提出“筋膜层轻柔夹持术”,降低患者术后异物感。这种精细化操作使其手术并发症率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稳定率(达到术前矫正视力)超过98。
多机构执业与患者服务创新
齐颖医生在公立与私立医院的双轨执业模式,拓宽了患者服务维度。在公立体系(北京同仁医院),她深度参与疑难病例会诊及教学手术示范;而在私立机构(如北京希玛眼科、民众眼科),她主导优化服务流程,提供“一周内预约”“专属术后随访计划”等高响应服务。价格体系透明化是其另一特色:民众眼科的全飞秒手术定价1.28万元起,低于北京市场均价(2.2万元),且包含三次复检,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患者体验的核心在于“决策共商”模式。一位年轻近视患者描述:“齐医生详细对比全飞秒、半飞秒的差异,用角膜模型演示切削原理,并分析我夜间开车需求与眩光风险的关联,终由我自主选择方案。”这种以患者需求为中心的理念,显著提升治疗依从性。术后管理方面,团队通过数字化平台跟踪干眼指标、视觉质量参数,并针对年轻用户推出“护眼闹钟”小程序,降低用眼疲劳导致的回退风险。
行业地位与技术推广使命
作为屈光手术标准化的推动者,齐颖多次担任全国手术大赛评委。在2021年华北区全飞秒大师赛中,她指出:“手术安全需超越技术本身,涵盖心理安抚与人文关怀”。她强调青年医师应掌握“三维技能”——熟练操作设备(如蔡司VisuMax 3.0)、理解角膜生物力学特性、提升医患沟通效率,这一理念被纳入多家医院的屈光手术培训大纲。
面对技术迭代,她积极整合跨学科方案。对于1800度以上超高度近视,她联合ICL晶体植入术(与罗岩等专家协作),利用Collamer材料生物相容性实现可逆矫正;针对老视人群,探索“激光-晶体联合术式”,延长视力优质生命周期。其团队参与的《屈光手术联合防控白皮书》提出“年龄分层干预”路径,成为2025年北京视光学会重点推广项目。
精准医疗与人文关怀的双重典范
齐颖医生团队的核心价值,在于将技术(全飞秒个性化、ICL联合应用)转化为可及性医疗服务。其学术贡献推动行业标准升级,而多机构协作模式则破解了“专家号难求”的痛点。未来研究需进一步聚焦两点:一是开发人工智能角膜手术模型,实现并发症接近零风险;二是建立屈光手术长期数据库(追踪20年以上案例),为亚洲人种角膜代偿机制研究提供证据链。对患者而言,选择齐颖团队不仅是选择技术保障,更是选择一套以终身视觉健康为目标的全程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