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视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的今天(青少年总体近视率53.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眼科凭借其临床重点专科的雄厚实力,以科学态度与先进技术给出了明确答案:近视虽不可逆,但可通过规范化诊疗实现精准矫正与有效防控。该科室融合多学科协作优势,为全年龄段人群提供从预防到手术的完整解决方案。
一、专业团队与多维诊疗体系
友谊医院眼科构建了以博士、硕士为主体的高层次医疗团队,副高以上职称专家领衔,涵盖角膜病、屈光手术、眼底病等亚专科。针对近视诊疗,科室建立了“筛查-诊断-干预-随访”闭环:通过角膜地形图、眼底照相、散瞳验光等20余项检查精准评估近视类型与并发症风险,为个性化方案奠定基础。
在硬件配置上,科室配备全飞秒激光系统、眼前节分析仪、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先进设备。2025年初迁入顺义院区独立病区后,更实现检查与治疗的一站式空间联通,显著提升诊疗效率。该平台支持从儿童近视防控到高度近视手术的全周期服务,年完成屈光手术数千例,技术覆盖全飞秒SMILE、ICL植入等前沿术式。
二、科学矫正方案的分层实施
1. 非手术干预:防控与延缓并重
对于青少年近视,科室严格遵循“早发现、早干预”原则。通过建立儿童屈光档案,结合角膜塑形镜(OK镜)与低浓度阿托品应用,延缓近视进展速度达50-80。科室副主任医师洪慧强调:“真性近视的眼轴增长不可逆,任何宣称‘治愈’的说法均属误导”,因此防控核心在于行为干预——推行“20-20-20”用眼法则及每日2小时户外日照,从环境因素抑制近视发展。
2. 精准屈光手术:量眼方案
针对成人稳定型近视,科室提供分层手术策略:
> 表:友谊医院近视矫正方案适用性对比
> | 治疗方式 | 适用人群 | 技术优势 | 恢复周期 |
> |-|--|--|-|
> | 角膜塑形镜 | 青少年,近视<600度 | 延缓增长,无需日间戴镜 | 长期使用 |
> | 全飞秒SMILE | 成人,近视≤1000度 | 无瓣微创,抗冲击性强 | 1-3天 |
> | ICL植入 | 超高度/角膜薄者 | 可逆,视觉质量优 | 3-7天 |
三、高度近视的并发症防治体系
针对占近视人口10的高度近视群体(>600度),友谊医院建立专项管理路径。眼科陈曦医生指出:“高度近视是致盲高危因素,视网膜脱离风险达常人10倍”。科室通过广域眼底成像筛查视网膜裂孔,结合玻璃体腔注药术治疗黄斑变性,并设立“24小时眼外伤绿色通道”应对急症。
患者教育同步强化:建议避免拳击、蹦极等剧烈运动,定期眼底检查(每年1-2次),警惕飞蚊症加重或视物变形等危险信号。对于网络流传的“压迫眼睑”“阴天远眺”等伪科学方法,专家明确警示:外力施压可能诱发视网膜脱离。
四、坚守循证医学的示范
友谊医院眼科的诊疗策略深度契合战略。在卫健委《“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中,eREC(有效屈光不正矫正覆盖率)被列为核心指标。该科室通过三大举措践行政策:
1. 技术下沉:依托城市医疗集团向社区推广视力筛查技术,提升基层首诊能力;
2. 科普去伪:联合新华社等媒体揭露“视力康复骗局”,如高价无效的3D训练仪、艾灸疗法;
3. 公益防盲:承担援外“光明行”项目及青少年近视筛查,覆盖超10万高危人群。
科室参与制定的《准分子激光手术规范》已成为行业标准,其发表的《SMILE手术千例临床研究》获医疗成果奖,印证技术可靠性。
总结与展望
友谊医院眼科以科学防控、精准矫正、并发症防治三维体系,重新定义近视“治疗”内涵——它并非追求度数归零,而是通过全程化管理实现视觉质量优化与致盲风险小化。未来,随着基因疗法、后巩膜加固术等研究推进(现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科室将进一步探索病理性近视的阻断策略。
建议患者:青少年每6个月专业验光,成人渐进性近视及时排查青光眼;术式选择需结合角膜形态与用眼需求综合评估,警惕“无需检查即时手术”的营销陷阱。在近视防控这场持久战中,友谊医院正以队的技术底气与人文关怀,守护从孩童到暮年的“清晰视界”。
> 数据来源:卫健委《2022年青少年近视率报告》;《“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北京友谊医院临床诊疗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