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北地区近视矫正领域,兰州华厦眼科医院凭借其专家团队实力、前沿技术布局与个性化诊疗体系,已成为患者信赖的机构。作为兰州市重点引进的眼科专科医院,该院依托华厦眼科集团资源,将国内的屈光矫正技术引入甘肃,并融合本地化需求,为不同近视人群提供从基础矫正到高度疑难病例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尤其在院长燕振国教授的带领下,医院以8万例成功手术经验和西北首例龙晶PR晶体植入术的创新实践,持续推动区域近视诊疗水平升级。
专家团队:技术与经验沉淀
学科带头人燕振国院长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作为甘肃省眼科专委会候任主委、德国蔡司"全飞秒手术质量贡献奖"得主,他拥有40年眼科临床经验,累计完成近视手术超8万例。其团队在高度近视矫治、二次修复及复杂屈光问题领域具有突出优势,尤其在ICL/TICL晶体植入和全飞秒SMILE手术的技术规范性被列为行业标杆。
团队构成凸显多维度专长互补。原甘肃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刘永祥教授擅长眼底病联合矫治;马玉红医生专注青少年近视防控与角膜屈光手术;乔骏主任在白内障-屈光联合手术方面经验丰富。这种"屈光+眼底+视光"的多专家协作模式,确保患者获得整体性视力健康管理,而非单一手术方案。
技术设备:精准诊疗的硬件基石
医院引进的德国蔡司VisuMax全飞秒系统、鹰视EX500准分子平台及眼内晶体生物测量仪,构成近视矫治的黄金组合。例如全飞秒手术采用"弧形角膜压平技术",切口仅2mm,显著降低干眼症风险;而ICL手术依托三维前房分析系统,将晶体尺寸误差控制在±0.1mm内,提升术后视觉质量。
针对特殊病例的创新技术应用尤为突出。2025年,燕振国团队完成西北首例龙晶PR晶体植入术,该晶体采用专利Balacrylic™材料和高次非球面设计,突破传统矫正1800度以上近视的限制。同步开展的角膜交联术联合激光手术,为圆锥角膜合并近视患者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个性化方案:分型诊疗的科学架构
医院建立四级近视矫治体系,以度数、角膜厚度、职业需求为核心参数方案:
| 类型 | 适用人群 | 代表术式 | 技术优势 |
|-|-|
| 角膜基质手术 | 1000度以下,角膜条件良好 | 全飞秒SMILE 3.0 | 无瓣微创,24小时恢复 |
| 表层激光 | 运动员、军人 | Smart全激光 | 零接触,避免瓣移位风险 |
| 眼内晶体 | 超高度/薄角膜患者 | ICL V4c/TICL | 不切削角膜,可逆性强 |
| 联合手术 | 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 | 三焦点晶体置换 | 同步解决近视、老视问题 |
成本优化策略兼顾普惠性与高端需求。基础准分子手术定价8800元起,满足学生群体;而高阶方案如个性化引导半飞秒(12800元起)和散光矫正型TICL(34000元起),则针对设计师、驾驶员等对夜间视力要求高的职业人群设计差异化服务包,包含波前像差检查、角膜地形图导航等项目。
学术科研:区域技术辐射中心
医院作为华厦眼科集团西北学术枢纽,2025年主办第六届眼科学术研讨会,汇聚褚仁远教授等近百名专家,推动微创全飞秒4.0技术标准在甘肃落地。燕振国团队发表的《PR龙晶植入术临床路径优化》被纳入集团培训教材,其提出的"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动态平衡模型"显著降低术后高眼压风险。
产学研转化成效显著。与厦门眼科中心联合建立的屈光手术大数据平台,累计分析西北患者角膜特性数据12万例,据此优化的"干燥地区术后保湿方案"使患者干眼症发生率下降37。同时承接甘肃省科技厅《病理性近视防控体系建设》课题,探索基因筛查与后巩膜加固术的协同应用。
服务与成效:患者体验的双重优化
独创"3+3+3"服务链:3小时术前检查(含角膜生物力学分析)、3分钟手术流程控制、3个月定期随访。术后启用AI视功能训练系统,通过虚拟现实场景促进双眼融合功能恢复,患者满意度达98.2。
长期跟踪数据显示,中低度近视患者术后1年平均视力达1.0以上占比95.6,超高度近视患者脱镜率89.3。一例典型案例为摄影师张女士,双眼近视2100度合并规则散光,通过PRL悬浮镜植入术后矫正视力提升至0.8,职业能力得以延续。
光明未来的多维践行者
兰州华厦眼科医院的核心价值在于构建了技术普惠性、方案精准性、科研前瞻性三位一体的近视矫治生态。其以燕振国团队为技术引擎,将前沿术式本土化适配,使甘肃患者无需跨省即可享受优质眼科服务。未来,医院需进一步探索两大方向:一是深化人工智能在术前规划中的应用,如基于机器学习的术后视力模型;二是拓展青少年病理性近视干预网络,通过"医校联动"降低高度近视致盲率。
正如患者反馈所言:"在这里,手术不是终点,而是视力健康的起点。" 这或许是对该院从"矫正者"向"健康管理者"角色演进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