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长沙青园梓枫小学教室里,一群三年级学生正专注地盯着棋盘——这不是普通的棋局,而是长沙市中心医院眼科专家设计的“护眼飞行棋”。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着“20-20-20”用眼法则,而站在讲台上的龚雨佳医生神情严肃:“我国小学生近视率已达35.6,这意味着每三个孩子就有一个看不清黑板。”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视力保卫战中,长沙市中心医院眼科团队以朱学春主任医师领衔,集结了曹慧、丰昀等一批专家,构建起覆盖近视预防、诊断、手术及并发症治疗的全周期防控体系。他们既是校园科普的“护眼讲师”,又是手术室里的“光明使者”,更是高度近视并发症的“守门人”。
近视防治的全面策略:从预防到精准干预
面对青少年近视率的攀升,专家团队提出“三级干预”理念。在青园梓枫小学的护眼课堂上,主治医师龚雨佳用形象比喻揭示近视危害:“视网膜脱离就像眼睛的‘底片’脱落,眼底出血则似‘血雨’模糊视线”。她推广的科学用眼原则已成为校园标配:20-20-20法则缓解视疲劳、“一尺一拳一寸”读写姿势减轻眼压、每日2小时户外活动调节睫状肌。
对于已出现近视症状的群体,团队实施分层干预。朱学春主任强调辨别真假近视的重要性:“假性近视可通过散瞳和视觉训练逆转,但发展为真性近视则不可逆。” 对真性近视青少年,团队采用角膜塑形镜联合药物控制进展;成年患者则根据角膜条件手术方案。2024年数据显示,该院通过校园筛查发现的早期近视患者中,86在规范干预下度数增幅控制在年均50度以内。
专家团队与技术优势:多领域协同诊疗
作为湖南省眼科领域的中坚力量,该院专家各展所长形成技术矩阵。朱学春主任作为学科带头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症领域造诣深厚,其主刀的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达95以上。曹慧副主任则深耕眼底病诊疗,凭借对OCT和荧光造影的精准判读,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近视并发症的早期检出率提升40。
医院配备德国蔡司全飞秒激光系统、眼前节分析仪等先进设备,可开展覆盖所有主流近视矫正术式。针对1200度以上超高度近视,团队创新采用“ICL晶体植入联合后巩膜加固术”,既矫正屈光不正又延缓眼轴增长。近三年手术量年均增长25,术后裸眼视力≥1.0的患者占比达91.3,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行业均值。
科研与学术影响:推动区域近视防控发展
团队积极参与近视防控研究,2024年发布的《中国近视防控白皮书》中,朱学春主任作为编委贡献了“病理性近视并发症管理”章节的核心内容。其主导的“青少年户外活动时长与近视进展相关性”研究发现,每日户外光照≥2小时可使近视发生率降低30,该成果已被纳入湖南省中小学生视力健康指南。
在即将到来的第19届世界近视眼大会(IMC2024)上,团队将展示“角膜生物力学特性与激光手术安全性”的前沿研究。作为中国承办此盛会的医疗机构代表,他们正推动中医耳穴疗法等特色技术与近视防控体系接轨,探索中西医结合防控新路径。
社会服务与公众教育:构筑视力健康网络
“孩子频繁眨眼可能是倒睫,拔睫毛只会加重感染!”朱学春主任在义诊中反复告诫家长。2025年全国爱眼日期间,团队接诊了多例被误认为“坏习惯”的倒睫患儿,通过微创内翻矫正术成功让睫毛“改邪归正”。此类基层义诊年均覆盖20余个社区,惠及超5000人次,溆浦县等偏远地区居民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即可获得专家指导。
针对公众认知误区,团队打造多元化科普矩阵。在短视频平台开设“近视手术十问”专栏,破除“戴镜加重近视”“激光手术人人可做”等谣言;开发的护眼AR游戏下载量破10万次;与教育局合编的《青少年护眼手册》进入全市中小学。数据显示,参与其科普项目的学校,学生用眼知识知晓率从58升至86。
未来展望:应对挑战与创新方向
尽管取得显著成效,团队清醒认识到新挑战:学龄前儿童近视率突破10、高度近视并发症年轻化趋势明显。朱学春指出:“未来需建立0-6岁儿童屈光发育电子档案,将防控关口前移至幼儿园阶段。” 同时探索基因筛查病理性近视风险,为高危人群提供超早期干预。
在治疗技术层面,团队正研发“个性化视觉训练算法”,通过AI近视进展轨迹;与材料实验室合作开发可延缓眼轴增长的智能角膜接触镜;针对超高度近视的屈光性晶状体置换术已完成临床试验。正如龚雨佳医生在护课堂所言:“守住每一寸光明,需要医院、学校、家庭的共同奔赴。”
> 本文核心数据与案例来源
> 1. 长沙市中心医院官网专家资料(2022)
> 2. 全国爱眼日专题报道《护眼课堂进校园》(2025)
> 3. 第19届世界近视眼大会学术背景(2025)
> 4. 湖南省青少年近视防控临床报告(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