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近视防控上升为健康战略的今天,湖北省中医院眼科立足荆楚大地,以“中医固本、西医精准”的融合思路,为近视防治开辟了一条特色路径。科室骨干朱丹医生作为湖北省教育厅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团专家,带领团队将传统“补益肝肾、养心益智”的中医智慧与现代视光技术结合,从社区筛查到院内干预构建全链条防控体系,成为湖北省“323”攻坚行动中守护青少年眼健康的重要力量。
中西融合的治疗特色
中医辨证为本,古籍智慧焕发新生。基于对45首中医古籍方剂的系统挖掘,医院确立了“补虚为主、兼顾肝脾”的治疗原则。高频药物如茯苓、人参、远志等,通过甘温平和的特性补益肝肾、濡养眼络,改善睫状肌调节功能;针对儿童学习耗神的特点,辅以石菖蒲、酸枣仁等养心益智药材,形成院内特色协定方。这种“补而不滞”的组方思路,既避免了滋腻碍胃,又为假性近视及低度近视患者提供了非手术干预选择。
西医技术协同,精准干预分型施治。对于中高度近视及病理性近视患者,医院同步引入全飞秒激光、ICL晶体植入等前沿技术,并严格遵循卫健委发布的近视手术安全标准。术前依托角膜地形图、眼轴生物测量等20余项检查排除禁忌症;术中由高年资质医生操作,降低干眼、眩光等术后短期不适(发生率仅0.2,95可在一年内消退);术后结合滋肾明目类中药加速修复,形成“西医纠偏、中医固效”的协同模式。
防治结合的立体策略
社区防控关口前移,科技赋能筛查网络。作为“323”攻坚行动核心单位,医院将防控阵地延伸至校园和社区。一方面联合教育局建立中小学生视力电子档案,利用AI验光仪、屈光发育筛查系统实现每学期动态监测;另一方面开展“中医药文化五进”活动,通过耳穴压豆、眼部穴位按摩等体验式科普提升家庭护眼意识。2021年至今,荆州地区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下降超5,印证了“早筛早干预”的有效性。
破除伪科学陷阱,强化正规诊疗引导。针对市场上“七天培训上岗”、宣称“秘方治愈近视”的乱象(如中药膏按摩配合高价仪器等骗局),医院通过公众号科普、社区讲座揭露其风险——虚假治疗不仅延误防控时机,更可能破坏儿童远视力储备。典型案例表明,曾有学生因接受非正规机构按摩理疗半年,错失干预窗口期导致真性近视进展至250度,凸显了专业医疗干预的不可替代性。
质量与安全的双重保障
严格的手术准入与个性化方案设计。医院严格遵循近视手术标准:仅对18-45岁、度数稳定且通过术前评估者开展手术。针对不同人群特点方案——角膜薄的高度近视患者优选ICL晶体植入;征兵考生则推荐恢复更快的全飞秒技术。近三年数据显示,该院近视手术满意度达95以上,印证了“适宜技术选择比昂贵术式更重要”的理念。
并发症管理的多层次防线。面对高度近视潜在的致盲风险(如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等),医院建立并发症预警数据库。例如对73岁高龄患者管某某的右眼黄斑裂孔,通过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翻转术成功闭合裂孔并提升视力至0.1。此类案例佐证了中西医协作在疑难眼病救治中的价值:西医手术解决结构性问题,中药辅助改善视神经代谢。
未来发展的创新方向
屈光手术技术迭代与中医标准化推进。医院正积极跟踪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等前沿技术(如飞秒激光辅助精准切口),计划将适应症扩展至老年高度近视群体。同时启动“青少年近视分期中医诊疗规范”课题,旨在将古籍经验转化为可量化的分期用药标准,并为药效评价建立视觉功能客观指标。
区域协作网的深度构建。依托2025年湖北省眼与视觉健康年会形成的专家共识,医院将进一步联合武汉普瑞眼科、同济医院等机构,共建屈光手术疑难病例转诊平台和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推动如ICL术后角膜内皮保护的中西协同方案等特色技术下沉基层。
湖北省中医院眼科依托“中医调体、西医治标”的融合路径,不仅为近视患者提供了从中药干预到精准手术的全程选择,更通过防控关口前移破解了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攀升的困局。未来需重点突破两方面:一是深化循证医学研究,建立中药延缓近视进展的临床评价体系;二是借力“323”攻坚行动省级网络,推动屈光档案全省互联互通,让荆楚大地的“治近”经验惠及更广人群,真正实现“少镜片中国”的健康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