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柳州的医疗版图上,柳州市工人医院以其眼科诊疗服务的创新与专业,成为桂中地区近视矫治领域的重要力量。作为公立三甲医院,其眼科依托58个科室和404位医生的综合资源(综合评分126),构建了涵盖术前精准评估、个性化手术方案及术后跟踪管理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尤其在飞秒激光、ICL植入等屈光手术领域,医院凭借设备与技术的双重突破,为数万患者重塑清晰视界。
设备与专业团队
核心技术驱动精准矫治。柳州工人医院眼视光科配置了前沿的屈光手术设备,包括德国蔡司全飞秒激光系统、个性化微飞秒平台等。全飞秒技术以“无瓣、微创”为特点,通过激光脉冲精准重塑角膜曲率,切口仅2-4毫米,大限度保留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降低术后干眼风险。对于高度近视或角膜薄的患者,医院提供ICL晶体植入术,通过在眼内植入人工晶体实现视力矫正,拓宽了适应症范围。
人才引领临床实践。科室主任林颖作为眼科学硕士及美国白内障与屈光手术学会特邀专家,带领团队在复杂病例处理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她主持自治区级课题“非球面性优化单眼视准分子激光治疗老视的应用研究”,发表论文10余篇,并将飞秒激光与ICL技术结合,实现“个性化老视矫正”等特色服务。团队年均完成数千例手术,在2024年广西屈光手术新进展学术大会上,林颖的手术演示与学术分享获同行高度认可。
日间手术模式革新
24小时诊疗闭环。2025年,医院创新推出眼科日间手术模式,患者从入院、手术到出院全程压缩至24小时内。例如,70岁的姬阿姨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接受手术,仅12小时即完成治疗返家;74岁王先生的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在2日内完成,视力恢复至0.6。该模式通过流程优化(如术前检查集约化、术后观察标准化)显著降低时间与经济成本,年服务量提升30以上。
安全质控与术后保障。为确保日间手术安全,医院建立三级评估体系:术前由多学科团队筛查禁忌症,术中采用实时角膜地形图导航技术规避误差,术后配备24小时应急响应小组。针对患者担忧的术后风险,医院推出“退款保障政策”:若出现严重并发症或视力恢复未达预期,经评估后可退还部分费用,近三年纠纷率低于0.5。
多学科协作体系
儿童近视防控网络。面对青少年近视高发态势,医院牵头打造“眼健康大数据平台”,联动学校、社区完成年筛查超7.5万人次。“爱眼讲师团”深入校园开展近视防控讲座,结合中医穴位疗法与视功能训练,延缓近视进展。2023年,医院与鱼峰区狮山社区共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示范点,提供从光学矫正到行为干预的一站式服务。
疑难眼病综合诊疗。科室依托三甲医院综合实力,实现跨学科协同。例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同步由内分泌科调控血糖,眼底病组实施激光治疗;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病例则由青光眼专科与屈光团队联合制定手术方案。此类协作显著提升了复杂性近视并发症的疗效,患者满意度达98。
区域技术辐射与学术引领
援外项目与技术输出。作为广西“复明18号”流动眼科手术车项目的核心支持单位,医院近年为柬埔寨、老挝援外医疗队提供技术培训,助力完成逾1500例白内障手术。副院长雷蔚四次带队援外,其“理论授课+手术观摩”的培训模式被推广至梧州、北海等7个地市医院。
学术平台推动行业进步。医院连续承办屈光学术会议,如2023年紫荆花屈光论坛暨全飞秒手术新进展学习班,吸引200余名眼科医师参与。2024年联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召开微创全飞秒开机仪式,促进桂中地区屈光手术设备升级与技术标准化。
总结与展望
柳州市工人医院通过技术精进、模式创新与区域协作,重塑了近视诊疗的“柳州样本”。其核心优势在于:以全飞秒、ICL等核心技术为基石,以日间手术提升效率,以多学科协作攻克疑难病症,更以学术辐射推动区域眼健康均质化发展。
未来,眼科发展需进一步聚焦三大方向:
1. 技术下沉:扩大“复明18号”模式,将标准化屈光手术流程推广至县域医院;
2. 长周期管理:依托大数据平台建立近视患者终身档案,追踪术后20年以上视觉质量;
3. 跨界融合:探索AI术前规划、基因筛查在高度近视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正如患者所言:“手术不仅摘掉了眼镜,更重塑了生活的清晰度。” 在工人医院的愿景中,每一步创新皆为实现一个目标——让每一双眼睛,都能平等拥抱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