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院将传统中医智慧与现代眼科技术深度结合,构建了一套兼具精准性与个体化的近视矫正体系。作为南京市中医重点专科及“金陵医派”临床诊疗基地,其百年传承的“洪氏眼科”(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前沿激光技术、可逆性晶体植入术协同创新,为不同角膜条件、不同年龄阶段的近视患者提供了“量眼”的解决方案。以下从五大维度解析该院的近视矫正特色:
一、技术体系:多元术式覆盖全需求
激光与晶体植入双轨并行
南京中医院同时掌握角膜激光术与眼内晶体植入术两大技术路径。针对中低度近视且角膜条件良好的患者,提供全飞秒SMILE(切口仅2-4mm、恢复快)及LASIK手术,通过精准切削角膜改变屈光力;针对1800度以内超高度近视、角膜薄或干眼症患者,则采用ICL晶体植入术,将超薄人工晶体植入虹膜与自然晶状体之间,不损伤角膜组织。
技术革新引领区域标杆
作为江苏省引进德国蔡司全飞秒设备的机构,该院十年完成超2万例激光手术,手术量稳居全省。更首创全国ICL日间手术病区,优化“门诊检查-当日手术-当日出院”流程,25张专用床位(含6间单人间)显著缩短患者等待时间,解决了高度近视群体“一床难求”的窘境。
二、中医融合:特色疗法提升疗效
围手术期中医干预
术前术后融入中医非药物疗法,加速恢复并减少并发症。例如:
青少年近视防控闭环
设立“视光门诊”专项管理青少年近视,突破单一手术矫正模式。基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医适宜技术临床实践指南》,结合中药调节体质、耳穴压豆抑制眼轴增长、针灸改善调节功能,形成“防-控-矫”三级体系。
三、ICL专项:高度近视的优选方案
可逆性与长期稳定性
ICL晶体采用与人体相容的Collamer胶原材料,植入后无排异反应,且不加速晶状体老化。若未来出现白内障或度数变化,可随时取出或更换,为患者保留更多选择空间。临床数据显示,超过90的超高度近视患者术后视力超越术前戴镜矫正水平。
严格适应症筛查
并非所有患者均适用ICL。该院术前实施双重筛查:
1. 西医指标:角膜内皮计数>2000/mm²、前房深度>2.8mm、无葡萄膜炎史;
2. 中医体质辨识:阴虚火旺或肝血不足者需先调理再手术,降低术后干眼或视疲劳风险。
四、术后管理:中西医协同追踪体系
结构化康复流程
术后24小时、1周、1个月、半年进行四次核心复查,内容涵盖:
并发症防治经验
针对激光术后角膜瓣移位、ICL术后高眼压等风险,开发了中西医结合处置方案。例如:
五、学术影响:科研驱动技术升级
前沿技术转化
医院深度参与全球眼科创新网络,如2025年ARVO会议中,合作团队展示的“巩膜水凝胶重塑术”(Fibroblast-loaded injectable hydrogel for scleral remodeling)可能为病理性近视提供未来治疗路径。
本土化临床标准建设
作为江苏省整合医学研究会眼科专委会主委单位,牵头制定《ICL日间手术江苏操作共识》,将中医体质分型纳入术前评估规范,推动“中西医结合屈光手术标准”建立。
总结与展望
南京中医院近视矫正体系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以中医整体观指导个体化方案设计,以西医疗效保障技术精准性。其ICL日间手术模式、激光并发症数据库、青少年中西医防控路径已成为区域范本。
未来需突破的方向包括:
1. 技术下沉:将中医适宜技术整合至基层近视防治网络;
2. 长期追踪:建立10年期ICL晶体植入者中医体质演变队列研究;
3. 跨界融合:探索针灸对激光术后神经修复的增效机制。
正如该院眼科的发展理念——“古法为新用,光明惠众生”,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碰撞,正为近视患者开启更安全、更包容的“摘镜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