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东古城揭阳,一位外卖骑手趁着周三夜间门诊的空档,走进揭阳爱尔眼科医院的视光诊室。经过十分钟的专业验光检查,他得知自己近视度数已增长至400度,医生为他提供了科学的用眼建议和配镜方案——而这全程未收取任何费用。这样的场景正在揭阳多所眼科机构中常态化上演,折射出这座城市守护居民“睛”彩视界的民生温度[[8],[2]]。
政策支持与公益体系
揭阳将眼健康纳入“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核心发展目标,通过《揭阳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要求“强化重点疾病预防控制”与“推进健康揭阳行动”。在此框架下,联动医疗机构构建三级防护网:市级医院承担技术指导,区级机构开展筛查,社区服务中心实施基础监测。例如2025年全国爱眼日期间,揭东区卫健局联合多家医院在榕泰广场开展千人免费筛查,提供视力、眼压、眼底照相等全项检查,并同步发放爱眼知识手册。
民间力量成为重要补充。广东省慈泉公益基金会2024年启动“亮眼工程”,在揭西县人民医院建立白内障手术补贴机制,同时为梅云镇15所学校的学生免费配送401副近视眼镜。香港希玛眼科集团则依托揭阳分院深入革命老区龟背小学,为99名学童建立视力档案并开展互动式护眼课堂。这种“主导-专业支撑-公益补充”的模式,使免费服务覆盖城乡不同群体。
专业机构的技术实力
专科医院凭借先进设备与专家资源成为服务主力。揭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配备德国蔡司光学生物测量仪等设备,其工会承办的职工眼健康筛查中,通过裂隙灯检查精准识别出27参与者的早期干眼症。揭阳爱尔眼科依托集团全国300余家连锁经验,特别开设粤东“视光夜间门诊”,为上班族提供18:00-21:00时段的免费验光服务,2025年已惠及超2000人次。
公立医院则发挥普惠性优势。揭阳市人民医院作为三甲综合医院,其眼科被列为省级眼病防治培训基地,常态化开放军人、老年人优先窗口[[13],[57]]。普宁市人民医院引进瑞士达芬奇半飞秒激光系统,在免费筛查中发现需要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时,可直接衔接公益手术项目。专业设备的密集投入,使免费筛查从基础视力检测升级为涵盖角膜地形图、眼轴长度等深度评估。
便民服务网络建设
针对不同人群需求,揭阳创新服务场景。对于产业工人群体,榕城区总工会联合希玛眼科开展“进厂区送筛查”活动,在车间现场完成电脑验光,并开发小程序推送电子报告。老年群体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享“一站式”服务——渔湖街道卫生站将视力检查与高血压监测结合,同步建立眼健康档案。
时空可及性持续优化。除爱尔眼科的夜间门诊外,揭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实行24小时眼科急诊免费初诊;流动服务车定期开进南溪镇等偏远乡村,2025年累计行程达1800公里。数字赋能亦加速推进,部分医院开通AI预诊系统,上传自测视力照片后可获取初步风险评估,引导精准线下筛查。
特殊群体精准关怀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成重中之重。市关工委在龟背小学的义诊中发现,农村儿童近视未矫治率达43,远高于城区。为此,希玛眼科开发“近视防控包”,包含可调节阅读架、蓝光测试卡等工具,经试点使受干预学生用眼距离合格率提升35。市教育局更将“户外活动2小时”纳入学校考核,从源头控制近视率。
老年群体则聚焦致盲性疾病干预。2025年爱眼日讲座中,沈敏平副主任强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早筛率不足20,导致晚期治疗成本增加5倍”。揭东区第二人民医院因此推出“三优先”通道:6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享受免挂号费眼底照相、季度随访提醒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慈泉基金会联合揭西县医院对经济困难白内障患者补贴50手术费,32名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至0.8以上。
从社区义诊的基础筛查到公立专科的深度评估,从学童近视干预到老年眼病防治,揭阳正织密一张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防护网。其核心价值在于打破“免费等于低质”的固有认知——通过规划引导资源整合,依托专业机构提升服务能级[[56],[57]],终实现从“看见”到“看清”的品质跃升。未来需持续优化三方面:一是建立全市眼健康数据库,实现筛查结果互联互通;二是扩大偏远地区医疗队派遣规模;三是发展可穿戴设备远程监测技术。唯有如此,方能兑现“每个人都是自身眼健康责任人”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