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中腹地的金华市,一名10岁近视患儿在金华市中医院结束了三个月的针灸与中药调理后,视力表上的模糊影像逐渐转为清晰——这一幕正是金华中医眼科治疗近视的缩影。作为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的重要城市,金华依托丰富的名中医资源和创新性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正为青少年近视防控提供“金华方案”。
一、名院汇聚,构建中医眼科诊疗高地
重点专科梯队优势突出。金华中医眼科力量以三甲医院为核心,形成“综合医院+专科中医院”双轨并行的格局。其中金华市中医院眼科被列为“浙江省中医药重点专科”,拥有眼底出血、视神经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特色疗法,郑宏飞团队开发的“通络明目方”年均应用超6000例。义乌市中医医院作为三甲中医专科医院,眼科配置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3名,其视网膜脱离手术联合中药熏蒸方案,显著降低术后复发率。
综合医院强化中医融合。金华市中心医院整合中医科、针灸科成立“传统医学中心”,77人团队中包含14名高级职称专家,开展针灸刺激风池、睛明穴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假性近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中医科则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为近视前期儿童提供健脾益气中药干预。基层网络同步完善,如武义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开展颈肩穴位埋针联合明目汤剂,年服务近视患者超2000人次。
二、特色疗法,融合传统与现代技术
中药内调与穴位外治协同。针对青少年近视不同阶段,金华形成阶梯化方案:假性近视以疏肝健脾为原则,采用院内制剂如“健脾致远片”(含党参、白术、珍珠层粉)缓解睫状肌痉挛;混合性近视则配合睛明穴针灸、揿针留针,促进眼周血液循环。临床数据显示,规范治疗3个月后,假性近视患儿裸眼视力提升率达78.5。针对高度近视并发症,东阳市中医院采用“补肝肾化瘀方”联合激光治疗黄斑出血,患者视力改善有效率达81.2。
技术创新拓展治疗边界。2025年金华市中医药科技计划立项项目中,“基于肠道菌群调控的肾糖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6项眼科课题入选,推动中药机制现代化研究。数字化手段亦被应用,如义乌市中心医院开发“智能针灸机器人”,实现睛明、承泣等穴位的精准刺激与力度调控,提升治疗标准化程度。
三、科研引领,驱动临床疗效突破
重大项目攻关疑难眼病。张昌禧名中医工作室(浙江省)持续开展近视防治研究,其团队发现在足三里、肝俞穴贴敷雷火灸,可显著提升巩膜抗氧化能力。相关成果写入《张昌禧学术经验集粹》,为高度近视防控提供新思路。金华市中医医院承担的省级课题“近视进展期肝肾阴虚证代谢组学研究”,揭示枸杞多糖通过调节视黄醇代谢延缓眼轴增长。
循证医学支撑疗法推广。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金华地区7家医院联合实施的“耳穴压豆联合睫状肌训练”方案,使8-12岁儿童每年近视进展控制在50度以内,效果优于单纯光学矫正(年均100度增长)。该成果获2024年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
四、现实挑战与未来发展路径
疗效边界需客观认知。中医对真性近视尚无法逆转,如黄仲委教授指出:“高度近视本质是眼轴结构性改变,中药仅能控制进展速度”。金华市中心医院数据显示,对600度以上近视患者,中西医结合方案年均度数增长仍达75度,提示需结合角膜塑形镜等现代手段。
未来发力三级预防体系:
传统智慧的现代启示
金华中医眼科的发展揭示:在近视防控这场持久战中,“治未病”理念是核心,“中西医协同”是抓手。未来需重点突破三方面:一是深化中药复方分子机制研究(如白术内酯Ⅲ调控细胞焦亡项目);二是建立区域性青少年近视中医干预效果大数据平台;三是将中医特色技术纳入公共卫生防控网格。正如张昌禧所强调:“让中医药从治疗走向预防,才是解决近视危机的根本之道。”
> 本文数据截至2025年6月,新动态可参阅:
> • 金华市卫健委《2025中医药科技计划》
> • 浙江省近视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