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简称浙二眼科)作为长三角地区近视矫正的标杆机构,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眼科专科排名前列(复旦大学排行榜第五名),其专家团队以精湛的技术、科研创新及个性化诊疗方案,成为近视患者信赖的“摘镜守护者”。依托年手术量超8.3万例的临床积淀和近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诊疗空间,这里的专家不仅重塑了无数患者的清晰视界,更推动了近视治疗技术的边界拓展。
专家团队与技术专长
杜新华、邱培瑾、金红颖等领衔的专家矩阵,覆盖了近视矫正全领域。杜新华以严谨细致著称,擅长全飞秒与ICL晶体植入,尤其注重手术安全性设计,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至1.2的案例频现;邱培瑾则精于个性化半飞秒及复杂屈光矫正,其“术中实时鼓励”的沟通风格显著缓解患者紧张情绪。金红颖在角膜地形图引导手术领域经验突出,为程序员、设计师等需高精度用眼群体优化视觉质量。
高度近视与特殊病例的攻坚力量由杨亚波、徐雯等专家主导。杨亚波专攻1800度以上超高度近视的ICL/TICL植入,解决角膜薄患者矫正难题;徐雯则擅长ICL联合白内障手术,实现“一眼多治”。团队近年完成浙江省首例湿性黄斑变性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彰显疑难眼病综合处置能力。
多维度诊疗体系
全流程精细化服务链条是浙二近视治疗的基石。术前阶段,患者需接受2小时综合检查(费用约500元),包括角膜厚度、像差分析等20余项指标,邱培瑾团队据此方案,如为中年患者保留50度近视以延缓老花。术中采用“全程无痛”管理,全飞秒手术仅需10分钟,ICL约20分钟,微创切口控制于2毫米内,当日即可离院。
术后终身随访机制降低并发症风险。患者需在术后1天、1周、1月接受免费复查,团队通过干眼监测、夜间眩光评估调整用药方案。针对5的反弹案例,金红颖提出“3–6个月补矫窗口期”,在角膜安全厚度内二次激光修正。屈光中心年均服务超260人次/日,暑期高峰需延长至夜间9点,支撑庞大需求。
科研创新引领临床实践
基因治疗与药物研发突破改写传统治疗路径。2024年,方肖云团队完成浙江省首例nAMD基因治疗(LX102注射液视网膜射),通过AAV病毒载体持续表达抗VEGF蛋白,将患者年均注射次数从12次降至1次。同年,申屠形超教授与美国NIH合作发现RNF114蛋白可激活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清除晶状体蛋白聚集,为大鼠及斑马鱼模型成功逆转白内障,为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提供非手术疗法新希望。
协作与技术转化平台加速前沿落地。中心拥有4500平方米浙江省眼科重点实验室,计划5年内引进20位科研人才,聚焦近视防控、眼底病致盲机制。其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亚太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医师学会的常态化合作,推动了个性化角膜交联术等技术的临床适配。
个性化方案设计
职业与年龄的分层干预实现精准矫正。针对运动员、军人等高风险群体,邱培瑾推荐全激光Smart或TransPRK(价格9000元起),避免角膜瓣移位;45岁以上人群则由韩伟主导三焦点人工晶体植入(16,799元/单眼),同步解决近视、老花及白内障。学生群体中,陈彬彬医生通过OK镜控进度数增长,为未达标激光手术条件者争取时机。
性价比与高端技术并行的多元选择。基础需求可选半飞秒(8399元/单眼),而1800度以上超高度近视倾向EVO ICL(3.5万元起)。2025年公益摘镜行动更提供全飞秒/半飞秒8–8.5折优惠,降幅高达5000元。
浙二眼科专家团队以“技术精深化、服务人性化、科研前瞻化”重塑近视诊疗标准。其核心优势在于:
未来需进一步探索青少年近视防控药物干预、基因编辑技术普及化以及AI术前规划系统,让精准医疗惠及更广泛人群。正如患者所言:“睁眼瞬间的清晰视界,是技术与人文交融的‘WOW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