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一、基础检查项目,1.视力检查(视力表测试)方法:患者识别不同距离的视力表符号(如E字或字母),评估裸眼视力和戴镜视力。目的:初步判断近视、散光导致的视力下降程度。适用:所有患者的步筛查。2.电脑验光(自动验光仪)方法:患者注视仪器内光点,设备自动测量屈光状态(球镜度数、柱镜度数、散光轴位)。目的:快速...
一、基础检查项目
1. 视力检查(视力表测试)
2. 电脑验光(自动验光仪)
3. 散瞳验光
️ 二、散光专项检查
1. 角膜曲率检查与角膜地形图
2.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3. 眼底检查
⚖️ 三、综合验光流程(主观验光)
此环节由视光师主导,基于客观数据精细化调整:
1. 雾视放松调节:双眼加正镜片模糊视力,放松睫状肌。
2. 散光表测试:
3. 交叉柱镜(JCC)散光:
4. 红绿测试与双眼平衡:
表:主要检查项目及目的
| 检查项目 | 检测内容 | 核心目的 |
| 视力表检查 | 裸眼/戴镜视力 | 初步评估视力状况 |
| 电脑验光 | 屈光度数、散光轴向 | 快速获取客观数据 |
| 角膜地形图 | 角膜曲率与形态 | 分析散光性质(规则/不规则) |
| 裂隙灯检查 | 角膜、晶状体结构 | 排除病变引发的散光 |
| 交叉柱镜(JCC) | 散光度数与轴位微调 | 精准匹配矫正需求 |
四、诊断与配镜处方
1. 试戴调整:患者佩戴试镜架行走、阅读15–30分钟,确认舒适度与清晰度。
2. 处方解读:
>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总结
医院通过“客观+主观”结合的检查体系(基础筛查→专项分析→综合验光→试戴确认),确保近视散光诊断的准确性。终配镜处方需结合患者用眼习惯、职业需求等个性化调整。若检出高度散光(>300度)或角膜病变,可能需RGP镜片或激光手术(如SMILE、LASIK)矫正。建议每年复查一次,避免度数加深或并发眼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