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明眸眼科 > 医生讯息 > 宁远县人民医院近视综合防治中心推动视力健康管理

宁远县人民医院近视综合防治中心推动视力健康管理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有肉X 上传提供

发布: 316 评论

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宁远县人民医院积极响应“十四五”眼健康规划号召,将近视防治工作从传统的“视力矫正”转向“全域防控、全程干预”的综合模式。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该院整合眼科医疗资源,构建了覆盖筛查、预警、诊疗、随访的闭环管理体系,不仅成为永州市南部区域性眼病防治枢纽,更折射出基层医...

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宁远县人民医院积极响应“十四五”眼健康规划号召,将近视防治工作从传统的“视力矫正”转向“全域防控、全程干预”的综合模式。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该院整合眼科医疗资源,构建了覆盖筛查、预警、诊疗、随访的闭环管理体系,不仅成为永州市南部区域性眼病防治枢纽,更折射出基层医疗体系在公共卫生挑战中的创新探索。

宁远县人民医院近视综合防治中心推动视力健康管理

多维防控体系

筛查网络全域覆盖。宁远县人民医院以校园为近视防控主阵地,建立“动态监测+分级干预”机制。2023年起,医疗团队定期进入县域中小学,开展包含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等核心指标的免费筛查,仅十三完小单次筛查量即超300人。数据同步录入电子档案,实现全县学生视力变化的动态追踪,并为屈光异常学生开通绿色转诊通道,落实“早发现、早干预”原则。

三位一体健康生态。医院创新提出“筛查+教育+诊疗”融合模式:每年2次县域规模筛查后,同步开展家长课堂、教师培训及社区科普,内容涵盖户外活动重要性、科学用眼习惯、远视储备保护等核心知识。这一模式被纳入宁远县医疗水平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目标是将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率提升至70以上,减少跨区域转诊带来的负担。

病理性近视诊疗

高风险人群精准干预。针对高度近视群体,医院建立专病管理路径。病理性近视(屈光度>-6D、眼轴进行性增长)患者需接受眼底照相、OCT等深度检查,重点监测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萎缩等致盲性病变。诊疗方案融合光学矫正(如角膜塑形镜)、药物干预(低浓度阿托品)及后巩膜加固术等外科手段,延缓疾病进展。

跨学科协作破难题。依托与湖南省儿童医院、南华附二等省级机构的合作,医院提升了对儿童复杂性近视及并发症的处理能力。例如,通过引入斜颈康复治疗、视网膜下出血激光光凝等技术,填补县域技术空白。同时探索中医在近视防控中的作用,如在儿科设立中药治疗室,结合耳穴压豆、针灸等改善调节功能。

技术支撑与资源整合

人才与设备双升级。根据“十四五”眼健康规划要求,医院加速眼科能力建设:计划2025年晋升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并重点发展视光亚专科。通过“名医工作室”机制引进省级专家,同时选派骨干进修学习眼底病诊疗技术;设备方面新增角膜地形图、眼底OCT等,支撑精准诊断。

数字平台赋能基层。在医共体内推行“七大中心”建设,其中医学影像中心、远程会诊中心使乡镇卫生院可上传眼底图像至县医院诊断,解决基层技术薄弱问题。这一模式在柏家坪镇、水市镇试点后,计划2026年前覆盖全县。

政策联动与未来挑战

政策协同机制。宁远县将近视防控纳入绩效考核,形成卫健、教育、社区的多部门协作网。例如,学校需保障学生每日2小时户外活动,社区开放公共运动空间,医院则提供技术指导。医保政策亦向预防倾斜,如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项目给予报销支持,从源头减少高度近视并发症。

未解难题与方向。当前仍面临三重挑战:其一,县域眼科医师密度不足(目标3.6名/十万人),需通过“柔性引才”扩大队伍;其二,病理性近视的基因筛查尚未普及,需联合科研机构开展本地人群研究;其三,老年人高度近视相关性白内障、青光眼的多学科诊疗体系待完善。

三、结论:从治疗到健康管理的范式革新

宁远县人民医院的实践表明,县域近视防控需以“前移关口、下沉资源”为核心策略。通过构建“学校-医院-家庭”联动的健康生态,该院将干预节点从“已发近视”提前至“远视储备消耗期”,显著降低高度近视转化率。未来,随着基因筛查、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技术的应用,近视风险管理有望进一步个性化。而实现“90常见病县域内诊治”的目标,仍需持续强化三级诊疗转诊效率,并将防控网络延伸至0–6岁儿童眼保健,筑牢视觉健康全生命周期的道防线。

> 数据基石:2023年筛查覆盖3000+学生,建立动态档案;2025年目标:县域内就诊率80,每十万人口眼科医师≥3.6名。

医院预约

专属预约通道,数据实时更新

价格查询

免费在线价格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