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少年近视防控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下,重庆市中医院以其雄厚的中医底蕴与现代技术融合的优势,在近视诊疗领域开辟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道路。该院眼科作为重点专科,深植于经典脏腑经络理论,结合现代眼科精准诊疗手段,构建了一套集预防、控制、矫正为一体的综合防治体系,为守护清晰"视界"贡献着坚实的力量。
辩证诊断体系
重庆市中医院在近视诊疗中,始终坚持中医特色的整体观与辨证论治核心。医生不仅通过视力、验光、眼轴长度等现代检查评估近视程度与发展风险,更注重运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详细审视患者的体质特点、用眼习惯、精神状态及全身脏腑功能状态(如肝气是否郁滞、肾精是否充足)。这种对"人"的整体把握,是单纯光学矫正无法替代的。
基于细致的辨证,医院将近视患者科学分类。针对"脾气虚弱型"(常见于用眼过度、疲劳显著者),强调健脾益气;对"肝肾亏虚型"(多伴发育期或高度近视),侧重滋养肝肾;遇"心肝火旺型"(伴有烦躁、眼干涩),则需清肝明目。这种个体化的诊断分型,为后续精准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无论是中药内调还是外治法选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特色中医疗法
中医外治法是该院近视干预的一大亮点。针灸治疗备受推崇,精选眼周精明、攒竹、四白、太阳等穴位,配合远端光明、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穴,运用毫针刺法或电针刺激。其机制在于疏通眼部经络气血,改善睫状肌调节功能及眼周微循环。多项院内临床观察显示,规律针灸能有效缓解视疲劳,控制低中度近视进展速度,不少患儿视力得到稳定甚至提升。
耳穴贴压因其简便安全,特别适合儿童青少年长期应用。医院选用王不留行籽精准贴压在耳穴的"眼"、"肝"、"肾"、"神门"、"皮质下"等对应反射点。研究指出,这种持续刺激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反馈影响眼部功能状态。配合如中药离子导入(将特定明目中药液导入眼区)、眼周穴位按摩、中药熏蒸等疗法,形成温和、持续的综合刺激网络,为视力健康保驾护航。
中西医协同干预
重庆市中医院深谙近视防控需要多维度发力,尤其强调中西医优势互补。对于需光学矫正的患者,医院严格遵循科学验光配镜原则,提供框架眼镜或角膜塑形镜(OK镜)验配服务。现代研究明确证实,规范配戴合适度数的眼镜或OK镜是控制近视发展的基石。该院特色在于将此基石与中医干预无缝衔接。
在光学矫正的医生依据个体体质和证型,开具个性化中药汤剂或协定方(如定志丸、益气聪明汤、杞菊地黄汤等化裁)。历代眼科专著与现代药理研究共同支持,这些方剂中的活性成分(如枸杞子、菊花、石菖蒲)通过抗氧化、调节免疫、改善微循环等多途径,发挥滋养肝肾、健脾益气、清肝明目的功效,从内环境调节入手协同控近。院内长期追踪数据显示,中西结合方案在控制近视进展速度和延缓眼轴增长方面,常显现出优于单一疗法的潜力。
青少年防控体系
针对近视高发的青少年群体,重庆市中医院构建了"防-控-护"三位一体的关口前移体系。核心是传播"治未病"理念,大力普及科学用眼知识:强调"一拳一尺一寸"读写姿势、遵循"20-20-20"护眼法则(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远眺20英尺外物体至少20秒)、保证充足户外活动时间(每日至少2小时)。院内定期开办家长课堂,提升家庭护眼意识。
医院积极推广易于家庭操作的护眼技能。中医师系统教授眼保健操的正确穴位按压手法及力度,指导家长学习简易的儿童眼周穴位按摩(如睛明穴、四白穴按摩)。医院研发了一系列便于携带、味道适口的中药护眼茶饮方及外用眼贴,方便孩子在校在家日常养护。如中医眼科名家陈达夫所言,"瞳神疾病责之肝肾",日常调肝养肾对生长发育期视力保护尤为重要。
重庆市中医院的探索表明,中西医协同干预近视是一条行之有效的特色路径:中医整体观指导下的精准辨证、丰富安全的外治疗法、中药的整体调理与现代光学矫正的科学应用相结合,构建了个性化、多维度的综合防治网络。尤其在延缓青少年近视进展、改善视功能状态方面,这种融合模式展现出独特价值。
近视防控是一项关系未来的战略工程。重庆市中医院的实践启示我们,未来研究应继续深化中西医协同机制探索,如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辅助辨证)、加强高质量循证研究以量化评估各种疗法特别是中药复方的确切疗效和安全性,同时开发更便捷、依从性更高的中医干预技术和产品(如智能护眼设备)。唯有持续推动中西医优势互补、深度融合,方能更有效地应对近视挑战,守护亿万青少年的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