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检测近视(近视眼)是一个系统化的专业流程,涉及多种检查项目,旨在准确评估屈光状态并排除其他眼部疾病。以下是基于眼科诊疗规范的核心步骤及临床意义:
一、基础视力与屈光检查
1. 视力表检查
2. 电脑验光(客观验光)
️ 二、散瞳验光(关键步骤,尤其儿童青少年)
1. 为何需要散瞳
2. 流程
> 提示:散瞳后可能出现短暂畏光、视近模糊,6–8小时恢复(快散)或3周(慢散),需提前规划行程。
三、眼轴与角膜曲率测量(评估近视进展核心指标)
1. 眼部A超(眼轴长度测量)
2. 角膜曲率检查
> ✅ 临床意义:若眼轴增长快但曲率平缓,提示需加强防控(如阿托品、离焦镜);反之则可能需角膜塑形术(OK镜)干预。
四、眼底与眼健康筛查(排除病理性近视)
1. 裂隙灯检查
2. 眼底检查
五、医学验光单解读与配镜处方
验光结果需结合双眼平衡、主视眼(主导眼)测试等生成终处方:
⏳ 六、后续处理与复查建议
| 人群 | 检查后建议 | 复查频率 |
| 近视儿童 | 散瞳验光+眼轴监测 | 每3–6个月1次 |
| 中度近视成人 | 矫正视力+眼底筛查 | 每1–2年1次 |
| 高度近视者 | 加强眼底检查,避免剧烈运动 | 每6–12个月1次 |
医院近视检查全流程表
| 步骤 | 检查项目 | 临床意义 |
||-|-|
| 基础筛查 | 视力表、电脑验光 | 初步判断屈光状态 |
| 散瞳准备 | 眼压测量 | 确保散瞳安全性 |
| 精准验光 | 综合验光仪+散瞳 | 获取真实度数,区分真假性近视 |
| 眼球结构评估 | 眼轴A超、角膜曲率 | 分析近视成因,发展速度 |
| 健康排查 | 裂隙灯、眼底照相 | 排除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等 |
| 处方生成 | 主导眼测试、试戴调整 | 确保配镜舒适性与防控有效性 |
> 重要提示:普通眼镜店验光可能忽略散瞳、眼轴及眼底检查,存在误配风险。尤其儿童验光、视力骤降或高度近视者,务必选择正规医院眼科进行医学验光。若检查后出现严重眼红、持续头痛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