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作为近视高发地区,医疗资源持续升级,多家医院凭借技术、专家和综合防控体系成为近视诊疗的核心力量。这些机构不仅提供个性化手术方案,更构建了覆盖全年龄段的近视防控网络,为患者提供从预防到治疗的全周期服务。
公立医院眼科实力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作为区内眼科标杆,年近视手术量超7000例,其中近半数为激光近视矫正手术。该院拥有谭少健、曾静等专家团队,擅长全飞秒、ICL晶体植入等前沿技术,尤其在高难度屈光不正矫治领域经验丰富。其眼科创建于1934年,依托三甲综合医院的多学科协作优势,可为合并全身疾病的近视患者提供安全保障。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眼科中心)是省级近视防控技术指导中心挂靠单位,集临床诊疗与公共卫生职能于一体。其视光科配备蔡司生物测量仪、超广角眼底相机等设备,可开展从基础验光到复杂屈光手术的全链条服务。该中心定期发布近视防控科普指南,并为基层医院提供技术培训。
柳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作为柳州公立眼科医院,率先在桂中地区引进蔡司VisuMax全飞秒系统。其屈光手术专科主任翟建伟获德国蔡司全飞秒认证,年手术量达数百例,以微创技术显著降低术后干眼风险。
专科眼科医院创新优势
南宁爱尔眼科医院引领技术革新,于2024年3月引入广西首台“全光塑”近视矫正设备。该技术通过AI算法构建患者眼球3D模型,结合波前像差与角膜地形图数据,实现个性化激光消融。临床数据显示,术后3个月82.5患者视力达1.2以上,视觉质量优于传统手术。副院长朱良勇作为全飞秒认证医师,主导精雕飞秒、ICL植入等高端手术。
广西晶亮眼科医院以谭少健教授(原广西医大眼科中心主任)为学科带头人,配备蔡司全飞秒Smile3.0联合MEL90准分子激光系统。其特色在于构建“近视手术-术后康复-长期随访”闭环体系,并开设青少年近视防控专科,提供角膜塑形镜(OK镜)验配服务。
桂林赋盈眼科医院专注高度近视治疗,院长李良毛在全飞秒领域经验丰富,可开展1800度以内激光矫正及ICL植入术。该院采用蔡司角膜地形图引导设计,解决散光矫正难题。
前沿技术临床应用
个性化手术技术成为主流趋势。广西头部医院已普及三大术式:
角膜塑形镜(OK镜) 在青少年防控中发挥关键作用。广西晶亮眼科等机构通过CRT双矢高设计镜片,实现儿童近视进展减缓60。验配需严格遵循《中国角膜塑形镜验配管理共识》,由中级以上职称医师操作。
近视防控体系化建设
广西构建了三级防控网络:省级指导中心(广西中医药大学一附院)统筹全区筛查,14个地市111个县实现儿童青少年近视监测全覆盖。2023年筛查量达200万人次,建立屈光发育档案,预警高危人群。
校园干预与家庭协作并重。自治区教育厅推动教室采光改造,将体育课时增至每日1小时;南宁、柳州等地成立“眼健康课堂”,培训教师2万人次,普及“20-20-20”用眼法则。
基层能力提升是关键环节。广西眼科中心年培训县级医师超500人,推广手持验光仪、便携式眼底镜使用,确保偏远地区筛查准确性。
挑战与未来方向
尽管广西近视诊疗水平显著提升,仍面临资源不均衡问题——百色、河池等地三甲眼科资源匮乏,患者依赖跨市就医。未来需通过远程会诊(如5G阅片平台)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缩小差距。
技术普及成本亟待降低。目前全飞秒手术均价1.5万–2.2万元,ICL植入超2.8万元。医保部门正探索将青少年防控性治疗(如OK镜)纳入支付试点,减轻家庭负担。
长期追踪机制仍需完善。建议建立全区近视手术数据库,分析10年以上术后角膜稳定性,为术式选择提供循证依据。
广西近视诊疗的机构正通过技术精准化、防控前移化和服务网格化,重塑区域眼健康生态。未来需进一步融合人工智能、远程医疗和医保政策创新,让前沿技术从核心医院向基层渗透,终实现“摘镜自由”与“视力健康”的双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