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已成为影响漳州全民眼健康的紧迫问题,尤其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呈现低龄化、高度化趋势。据报道,漳州一名9岁学生仅在寒假期间近视就加深200度,这一典型案例凸显了科学防控与专业检查的迫切性。漳州作为闽南重要城市,已建立起涵盖公立综合医院、专科机构及社区筛查网络的多层次近视诊疗体系。本文将从医院布局、筛查体系、技术支撑及社会协作等角度,系统解析漳州近视检查资源分布与核心服务能力,为市民提供精准就医指引。
一、核心医疗机构地理布局
漳州市区已形成“综合+专科”互补的眼科医疗网络。公立三甲医院的眼科科室是近视检查的骨干力量:
漳州市医院眼科作为区域龙头,拥有总院(胜利路59号)、朝阳分院(九龙大道双菱集团旁)、龙文分院(水仙大街)三大服务点,年门诊量超4万人次,配备全自动视野计、眼底照相机及美国AMO超声乳化仪等设备,可开展从基础验光到复杂眼底病变的全链条近视评估。
专科医院则以精准分工作为特色。厦门眼科中心漳州眼科医院(漳州华厦眼科医院)地处芗城区胜利东路45号八达大厦,作为三级眼科专科机构,其建筑规模近9000平方米,交通便利性高;漳州科宏眼科医院位于龙文区下洲商城,是漳州市残联白内障复明工程定点单位,依托洪荣照教授领衔的团队提供专项服务。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部队909医院(漳响路)及漳州市中医院(新浦路3号)分别发挥军事医疗资源与中医药防控优势,形成全域覆盖的近视检查地理网络。
二、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体系
面对学生近视率攀升的挑战,漳州构建了以校园为前哨的主动筛查网络。2025年,厦门眼科中心漳州眼科医院中标“漳州市属学校学生进校视力筛查项目”,为全市27所学校的近7万学生提供公益筛查。该项目依托华厦眼科集团自主研发的智慧化快筛系统,实现千人规模学校一天内完成“视力检测-屈光分析-建档反馈”全流程,解决了传统筛查效率低、数据追溯难等痛点。
筛查仅是防控闭环的起点。该院同步建立三级视力健康档案,跟踪学生屈光发育状态,并通过近视防控咨询热线、校园科普讲座深化干预。此类系统化行动已延伸至教师群体——2025年3月,该院联合南靖县实验小学开展教师公益筛查,涵盖视力检测、裂隙灯检查及干眼护理体验,从教育源头提升全民护眼意识。
三、专业技术与专家支持
精准的近视诊疗依赖先进设备与高水平医疗团队。在硬件层面,漳州头部机构已普及数字化检查平台:如漳州市医院配备的歌德玻璃体切除超声乳化一体机可评估高度近视并发症;厦门眼科中心漳州分院引入激光治疗与微创手术技术,支持从常规验光到病理性近视手术干预的全场景需求。
专家团队构成核心诊疗力。漳州华厦眼科医院汇聚多名学科带头人:院长陈伟擅长高度近视ICL矫正;潘美华教授作为斜视与小儿眼科专家,主导“名医工作室”推动青少年近视防控;修阳晖教授则专注复杂性斜视与屈光不正的联合治疗。公立医院中,漳州市医院拥有正高级医师领衔的11人专业团队(含硕士5人),可开展复杂白内障联合屈光手术等进阶治疗,为高度近视患者提供跨学科解决方案。
四、政策支持与社会协作
防控政策为近视检查体系提供制度保障。芗城区作为省级近视防控试点,2021年推行《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到2025年学生近视率年均下降0.5。该方案通过“明亮校园工程”强制教室照明达标,并规定中小学每月调整座位、每学期课桌椅,从环境源头降低近视诱因。
医疗机构积极响应政策联动。厦门眼科中心漳州分院创新提出“365近视防控模式”,整合3级预防措施、6项控制方案及5大保障平台,形成早筛早诊的完整生态链。该院还携手人民网发起“进校园关爱计划”,将公益筛查与科普教育融合,例如为教师提供干眼护理体验时,同步传授用眼疲劳缓解技巧,促成“医校家”三级协同的防控合力。
漳州近视检查资源以多点分布的公立医院与专科机构为支柱,以进校园筛查网络为延伸,结合政策支持与社会协作,构建起覆盖全人群的防控体系。厦门眼科中心漳州分院(胜利东路45号)、漳州市医院(胜利路59号及分院)等核心机构凭借智能化设备与专家团队,成为近视精准评估的;而儿童青少年群体可优先关注校园筛查项目,利用其动态视力档案实现早期干预。未来需进一步强化基层社区筛查点布局,并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屈光中的应用,以应对不断增长的近视防控需求。市民在选择检查机构时,应结合地理位置、专科特色及个人病情,充分利用漳州多层次、率的眼健康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