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漳州某医院的诊室里,一位母亲焦急地询问医生:“孩子才4岁,怎么会近视?需要做手术吗?”经检查,孩子实为假性近视。类似案例在漳州并不罕见——随着电子设备低龄化使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面临严峻挑战。假性近视作为近视发展的早期阶段,本质是睫状肌调节痉挛所致的功能性视力下降,而非器质性病变。漳州眼科医疗体系正通过科学诊断、非手术干预及多级防控网络,为假性近视拉起一道“可逆警报”。
假性近视的本质与特征
假性近视的成因与眼球结构变化无关。当近距离用眼过度,睫状肌持续收缩无法放松,晶状体屈光力异常增强,导致远处光线聚焦于视网膜前方。漳州第三医院眼科主任黄文苑强调:“写字姿势不当、长时间看电视、阅读光线不良是诱发儿童假性近视的主因”。
区别于真性近视的眼轴增长,假性近视具有可逆性。临床数据显示,通过规范干预,90的早期假性近视可恢复正常视力。但若放任发展,约3-6个月可能转化为真性近视。因此漳州各医院在接诊低龄近视患者时,首要任务是鉴别性质,避免误诊误治。
科学诊断的三部曲
精准鉴别是治疗前提。漳州眼科机构采用三重排查法:
1. 睫状肌麻痹验光:通过阿托品等药物暂时麻痹睫状肌,消除调节痉挛干扰,获取真实屈光度。若用药后近视消失即为假性近视。
2. 云雾法检测:让患者佩戴凸透镜模拟“雾视”状态,放松调节功能后重新验光,对比视力变化。
3. 动态检影结合眼轴测量:使用光学生物测量仪检测眼轴长度,真性近视者眼轴通常超过24mm,而假性近视则处于正常范围。
漳州市第二医院在2025年爱眼日义诊中,为近50名青少年提供免费视力筛查与验光服务,其中12例疑似假性近视者经上述流程确诊,避免了过度矫正。
非手术干预方案
药物与视觉训练是核心手段:
光学矫正的谨慎选择:
对于已影响学习的假性近视,漳州眼科医生优先推荐框架眼镜,避免使用普通软性隐形眼镜(透氧性差易损伤角膜)。若年满8周岁且近视进展快,可验配角膜塑形镜(OK镜)——夜间佩戴8小时,白天无需戴镜,并有效延缓眼轴增长。厦门眼科中心漳州分院数据显示,规范使用OK镜的青少年年均近视增幅控制在25度以内,显著低于普通框架眼镜组(75-100度/年)。
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
漳州正构建“医院-学校-家庭”三级网络:
2025年漳州爱眼日活动中,医护人员深入社区开展“护眼工作坊”,通过瞳孔模型演示、暗室炫光体验等,让家长理解科学防控原理。
假性近视的认知误区
亟需破除的两大迷思:
1. “假性近视无需治疗”:假性近视是真性近视的前期阶段,若不干预,睫状肌长期痉挛将导致眼球结构适应性改变(如眼轴拉长),发展为不可逆真性近视[[26]。
2. “手术可根治假性近视”:近视手术(如全飞秒、ICL)仅适用于18岁以上、度数稳定的真性近视患者。漳州华厦眼科明确表示:“假性近视是手术禁忌症,盲目手术将导致矫正过度或视力回退”。
反观真性近视手术,其本质是重塑角膜形态(激光术)或植入人工晶体(ICL),需严格评估角膜厚度、内皮细胞数等指标。而假性近视不存在器质性病变,手术治疗无异于“无的放矢”。
总结与展望
假性近视是漳州青少年眼健康领域的“哨兵警报”,其防治关键在于早筛查、慎鉴别、非手术干预。当前漳州医疗体系通过精准诊断技术、行为干预网络及家长教育,已初步实现对假性近视的有效阻断。
未来仍需突破的领域包括:①开发智能化用眼监测设备(如可穿戴睫状肌状态传感器);②研究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对调节功能的影响;③建立闽南地区儿童屈光数据库以优化防控策略。正如漳州眼科医生所呼吁:“守住假性近视防线,就是守住下一代的光明未来。”[
> 小贴士:若孩子出现眯眼视物、频繁揉眼、视距缩短等征兆,请前往具备“睫状肌麻痹验光”能力的正规机构排查——漳州华厦眼科、厦门眼科中心漳州分院、漳州市第二医院等均提供专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