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明眸眼科 > 科普知识 > 襄阳市医院近视眼专家视力守护团队

襄阳市医院近视眼专家视力守护团队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落叶№ 上传提供

发布: 119 评论

在汉江之滨的襄阳,一场关乎光明的守护行动正由专业眼科团队领航。襄阳市中心医院作为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及襄阳市眼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其眼科汇聚了毛晓春、赵建敏、李晶晶等13名高级职称专家,依托全飞秒激光系统、微创玻璃体切割等前沿技术,为近视患者提供从基础防控到复杂手术的全周期诊疗方案。面对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的严峻现实(高中生近视率超70),襄阳专家团队正以技术革新与多学科协作构筑近视防治新防线。

襄阳市医院近视眼专家视力守护团队

专家团队建设

襄阳市眼科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源于高水平专家梯队。襄阳市中心医院眼科拥有32名医技人员,包含3名博士及18名硕士,高级职称占比超40。科室主任毛晓春教授擅长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手术,尤其在屈光性晶体植入领域经验丰富;李晶晶、张少维等副主任医师则主攻复杂视网膜手术及青少年近视防控。襄阳市人民医院的潘颖喆博士,专攻微创玻切手术与ICL晶体植入术,其主导的“四联手术”(白内障超乳+人工晶体植入+玻切+硅油填充)攻克了多种眼底病并发近视的难题。

团队建设注重“医教研融合”。该科室承担湖北文理学院教学任务及住院医师培训,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交流。此类协作提升了区域整体诊疗水平,例如德国进修归来的潘颖喆博士引入23G微创高速玻切技术,显著降低了手术创伤。

近视防控体系构建

针对青少年近视高发态势,襄阳专家积极参与省级“323攻坚行动”。2025年湖北省眼与视觉健康分会年会强调,需通过“普及知识、屈光筛查、基层培训”构建防控网络。襄阳市中心医院开设近视门诊与ROP筛查门诊,对儿童开展年度屈光发育建档,监测眼轴与角膜曲率变化。爱尔眼科专家指出,早期干预“远视储备”消耗是防控关键,建议3岁起建立视觉健康档案。

在行为干预层面,专家倡导“户外优先”理念。研究证实每日户外运动2小时可使近视发生率降低10。襄阳通过公立-民营医疗机构联动,完成50万中小学生视力建档,结合社区宣教提升家庭防控意识。这种“筛查-预警-干预”闭环模式,使荆州青少年近视率以年均0.5下降。

精准矫正技术突破

手术治疗层面,襄阳已形成激光手术与晶体植入双轨体系。襄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引进德国蔡司全飞秒系统,实现“无角膜瓣”Smile手术,为1200度以下近视提供微创解决方案;而ICL晶体植入术可矫正1800度超高度近视,弥补了激光手术的局限。襄阳市人民医院进一步开展“个性化术式设计”,根据患者角膜厚度、眼底状态方案,例如潘颖喆团队应用三焦点人工晶体,同步解决白内障与老视问题。

针对特殊群体,专家团队创新联合疗法。例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发的继发性近视,通过玻璃体腔药物注射联合激光治疗,在控制原发病的同时改善屈光状态。襄阳市人民医院的殷晖医生则聚焦近视并发症,采用眼底激光治疗术阻止黄斑变性导致的视力恶化。

未来发展方向

当前诊疗体系仍面临两大挑战:基层技术下沉不足高度近视并发症防治。2025年湖北省眼与视觉健康分会提出“聚焦基层、推广适宜技术”的目标,需依托襄阳市眼科质控中心强化县级医院培训。针对病理性近视引发的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疾病,襄阳市中心医院正开展“新生血管性眼病”省级课题,探索抗VEGF药物联合微创手术的综合疗法。

未来需进一步探索跨学科协作。例如将人工智能应用于近视进展,或开发角膜塑形镜联合低浓度阿托品的个性化防控方案。潘颖喆团队已启动“青少年近视基因筛查”项目,旨在通过遗传标记实现超早期干预。

襄阳近视防治的核心优势在于专家集群化、技术精准化、防控前移化。从毛晓春领衔的全飞秒手术,到潘颖喆推动的微创玻切技术;从50万儿童的视力建档工程到省级“323”攻坚行动,多维举措正逐步扭转“重治疗、轻预防”的传统观念。未来需加速三方面布局:

  • 技术普惠:推动日间手术模式(48小时出入院)覆盖县域,降低医疗成本;
  • 跨界融合:联合光电企业研发便携式筛查设备,提升社区预警能力;
  • 基因干预:深入开展病理性近视易感基因研究,实现精准医疗突破。
  • 唯有将“防、控、治”闭环延伸至基层,方能为襄阳民众缔造清晰“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