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600度以上)及超高度近视(900度以上)不仅影响视力清晰度,更可能伴随眼底病变风险。面对角膜薄、度数高等复杂情况,患者需依托专业医院的技术实力与临床经验。浙江省汇聚了多家在高度近视矫正领域的医疗机构,从个性化手术方案到专家团队,为患者提供了多元化的精准治疗选择。
专科医院:高度近视的化诊疗
浙江省眼科医院之江院区是国内高度近视诊疗的标杆之一。其高度近视专科由陈鼎主任领衔,团队核心成员包括博导、硕导及多名博士硕士,配备全球前沿设备如美国Alcon LensX飞秒激光系统、德国Zeiss IOL Master700生物测量仪等,为超高度近视(1000-3000度)患者提供PRL(依镜)晶体植入术。该院于2021年启动“超高度近视关爱行动”,通过手术费用减免等政策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并依托温医大眼视光技术背景,建立从诊断、手术到术后康复的全周期管理体系。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同样以高度近视综合干预见长。作为公立三甲专科医院,其技术实力全国,整合眼底病治疗与屈光手术优势。例如,针对超高度近视合并眼底病变的患者,可联合玻璃体切除术与PRL植入,降低视网膜脱离风险。
知名公立医院:多学科技术协同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以ICL晶体植入术为特色。学科带头人沈晔教授团队在高度近视矫正领域深耕多年,采用飞秒激光辅助无粘弹剂技术提升手术安全性,高可矫正3000度近视。科室拥有两套全球的屈光手术设备,并依托浙一医院多学科协作优势,为合并青光眼或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提供联合治疗方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是全国开展全飞秒激光及ICL手术的培训基地,年手术量稳居全国前三。其屈光手术科擅长根据角膜生物力学特性方案:针对角膜较薄患者优先选择ICL;对中度近视且角膜条件良好者优化全飞秒参数,减少术中失吸率。该院亦注重术后视觉质量追踪,通过像差分析仪评估高阶像差,优化夜间视力。
技术创新:ICL与PRL的应用突破
ICL(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在浙江主流医院的普及率显著提升。其核心优势在于矫正范围广(-3.00至-20.00度)、不损伤角膜且可逆,尤其适合角膜薄或形态异常者。省内医院如浙一、浙二均采用新一代EVO-ICL晶体,自带中央孔设计促进房水循环,降低术后高眼压风险。数据显示,浙江多家医院ICL术后患者裸眼视力超过1.0的比例达90以上,视觉质量优于传统框架眼镜矫正效果。
PRL(依镜悬浮镜)作为国产创新技术,填补了超高度近视矫正空白。其特点是利用硅胶材质的高折射率与眼内房水浮力,晶体在眼内自适应定位,适用于1000-3000度近视且前房深度≥2.5mm的患者。浙江省眼科医院之江院区临床研究显示,PRL术后患者视觉质量显著提升,高阶像差较术前降低约40。
专家团队:临床经验与科研融合
浙江高度近视诊疗水平依托于专家梯队。以浙一沈晔教授、浙二杨亚波教授为代表的学科带头人,不仅具备超万例手术经验,还主导多项课题。例如沈晔团队针对病理性近视并发黄斑裂孔的研究,提出ICL联合抗VEGF治疗的协同方案,相关成果发表于眼科期刊。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赵云娥教授团队则聚焦儿童高度近视防控与成人复杂病例。团队承担先天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临床科研,通过早期晶体置换联合框架镜矫正,延缓眼轴增长。杭州爱尔眼科医院徐亚军等专家在飞秒激光联合ICL手术中创新“两步法”切口设计,缩短术后恢复周期至24小时。
选择标准:匹配个体化需求
度数范围与手术适配性是关键考量。600-1000度患者若角膜条件良好(厚度>480μm),可全飞秒SMILE;1000度以上或角膜薄者建议ICL/PRL。例如宁波市眼科医院针对运动员、军人等群体,推广ICL联合后巩膜加固术,在矫正视力同时延缓近视进展。
医院综合能力需综合评估三要素:
1. 技术配置:如浙一眼科同时配备全飞秒与ICL设备,避免转诊延误;
2. 术后管理:温州眼视光医院首创“术后3年随访包”,涵盖年度OCT与眼压监测;
3. 科研转化:浙江省眼科医院之江院区参与PRL晶体迭代研发,患者可优先使用新型号。
浙江高度近视诊疗已形成“专科精研+公立支撑+技术创新”的立体体系。核心结论如下:
未来需推进两大方向:一是建立本省高度近视基因库,开展遗传性病变;二是优化晶体设计,如可调节焦距ICL缓解老视叠加问题。建议患者结合术前深度检查(尤其是眼底OCT与角膜内皮计数),在专业团队指导下制定终身视力管理方案。